对于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歌曲,常常需要几种腔体的同时共鸣来达到更好的完成度,也更加考验自身对气息的控制与分配。腔体共鸣归总来说还是一种改变音色或是为声音加持的处理方法,想要更好的表达出歌曲中的感情;对音乐技巧的娴熟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从接触对真声的完美把控开始,继而拓展对假声、真假声切换、混声、咽音、转音、颤音、摇滚音甚至黑嗓等等,我也没有接触过的技巧。部分技巧其中还有细分的种类;比如混音就有强混和弱混之分,在我的个人观念里;强混适合在一些风格强烈的高音歌曲中运用,弱混就更适合一些温柔抒情的高音歌曲;关于这两种混声可以在张杰老师和李健老师的歌曲中感受到。在来说颤音的种类,多数会分成气颤、腹颤、喉颤三种。气颤的频率相比其他两种颤音来说是最为平均的;往往在每一句歌词的结尾都可以用来进行装饰美化。腹颤更多的会出现在一些老艺术家们的身上,因为腹颤的频率相对来说是最缓最平稳的;配合上老艺术家们的唱腔运用在一些经典的老歌红歌上,更能凸显出歌曲中的味道。至于喉颤所带来的感觉,则是频率急促波动最不规则的;也是当前流行歌手使用比较多的一种;不过喉颤并不适用于整首歌的每个段落,一般会在歌曲进入最强烈的副歌片段前的一句歌词结尾用于递进情绪的作用。真假声切换和转音在许嵩老师的歌曲里运用的比较屏藩;而摇滚音更多的适用于华晨宇老师和萧敬腾老师的歌曲里,至于黑嗓就不细说了;这类技巧是不太受众于常人的。当然这些信息也只是我自学研究的成果,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如有冒犯到专业人士,请不要把这些话放在心上。
关于我接触咽音的契机,其实是非常巧合且漫长的;这种出自意大利的古老喊嗓法;最初是没有在网络上普及的。随着时代推移;越来越多的一线流行歌手为了提升自己的高音唱功,便开始引进学习咽音技巧并频繁的运用到歌曲中。我也是偶然听着豆腐手机里播放华晨宇老师的《地球之盐》才开始搜索了解咽音的。初次听到这首歌时;其实并没有被华晨宇老师独特的唱法所吸引,认为这样的高音用假声就可以完成。可当我开始尝试练习这首歌时才察觉到这高音里的力量感,是无法通过假声来体现的;在深入搜索华晨宇老师的其他作品中发现,他所演唱的《春》和《烟火里的尘埃》中的最高音往往能比较稳定的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奔着这样特殊的高音唱法,我便开始四处搜索散布在网上的相关信息;得到最多的共同词就是咽音。有了至关重要的切入点,围绕着咽音的自学探究经开始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只是对于当时的网络范围而言,咽音不算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搜索词;与之有关的信息也只是做了大概的普及,对应的教程和基础练习更是少之又少。我也是在一个上传比较久远的视频:林俊卿老师《咽音练习的八个步骤》里才有所认识并练习起咽音的基础。据林教授在视频里所言:我们平常人天然发出高音的方法是靠挤压喉器来产生高音,所以会大大缩小喉腔里的共鸣点。而咽音的发音方式则是利用特殊的口型将咽部调节成音管的样子,不但加大了共鸣腔的空间还改变了常规的发音性能。既能在发出高音是找到好的支撑点,又能让声音具有力量感并且喉咙始终是轻松的状态。尝试对视频内容里的八个步骤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练习,期间由于一些细节上的错误思路;走过的弯路也不在少数;时常因为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下练习华晨宇老师的作品把嗓子给唱哑了。继而再次搜索了一番关于咽音的实用信息;反复的观看记录八个步骤内容里疏漏的细节要点。最后是否真的掌握了些许咽音的技巧究竟不好辨别的,只是在唱起华晨宇老师歌曲的高音处时,似乎一下子感觉到了高音持久的支撑点而且喉咙也不在处于紧张状态。借着这股热情,我马上联系了兄长;想从他口中得到一些关于咽音的心得,可由于兄长学的是美声专业;对于咽音这个词汇也是少有耳闻;只是建议我对于某个歌手的唱法要多听多看多练。我也只能通过观看华晨宇老师的现场视频来观察他唱歌时身体的状态;口腔和脸部的变化;结合自身所掌握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