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捌)音途(11 / 12)

恰谈 江帷 17942 字 2023-11-18

来精进更好的效果。不知是幼时常年唱歌留下的陋习还是练习的功夫不到家;在有伴奏的情况下;发出稳定持久的高音还是比较轻松的。可一旦失去了伴奏,似乎丢失了最为重要的支撑点,无论怎么尝试声音始终是发虚的;这么看来还是需要更深入正确的练习来巩固。说了一堆有关声乐的长篇大论,其实只是想分享一下这些年来的经历;不论是对音乐有兴趣的新星还是资历深厚的专业人士,就当是看一篇打发时间的故事吧。

上大专的那几年里;我的校园生活大多是平淡且无趣的,而本来也是宅的住的人。偶尔目睹一些与自身观点相斥却又算不上错的事情或是在脑海中停留许久的场景,从中悟出的感概一时又找不到地方抒发;积压的久了,它们只能演变成一首又一首的歌词。最初我写出来的歌词并没有什么味道;对于对偶平仄押韵的讲究也一概不知。看上去就像是小学生为了偷懒滥造的作文,别说是拿来唱了;就连读起来也没有几句是通顺的。写的次数多了;歌词需要用什么风格的表现形式,主歌与副歌注意的细节;过门要做出一个怎样的效果等等;都是在写某一首歌时临时去了解的。运用的越是娴熟作词的思路就越是没有顾虑;最后呈现的效果反倒蕴含了我想要的东西,希望这些随着心境成长而诞生的二十多首作品最后都能在我的手上赋予灵魂。

豆腐作为我音乐路上间接的引导者;不论是由《地球之盐》接触的咽音,还是第一件学习的乐器都是在他的熏陶下开始的。因为听歌途径的广泛;他总能找到一些比较小众却动听的歌曲。偶然间听到一首岸部真明大师的作品《流れ行く云》,一下子激起了他对吉他的兴趣;蹭着热情未散急忙下单了一把吉他,虽然不懂吉他的乐理知识;但照着自学视频傻瓜式的讲解,还真叫他完整的弹出来了。看着他发在群里弹奏起来装逼的样子;说不嫉妒那肯定是假的,正好家里还留有一把兄长半途而弃在角落停灰的古典劣质吉他,弦距之高足以用来拉弓打猎。可初学的我哪能懂这些细节,只要吉他能出声就行。学习指弹不久前的一段时间,我也有用过这把吉他准备从弹唱入手,起初的按弦和音阶爬格子以及53231323配上几个简单的和弦,我倒是能忍住疼痛坚持下来,一学到大横按手法;弦距所带来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究竟是让我放弃了。对于吉他构造并不了解的我,看着豆腐日久坚持的效果;便给自己灌了一大推鸡汤反省激励自己。拿起即期待又有些畏惧的吉他,找豆腐要来自学视频;此前我并没有细听过这首曲子,只是单纯的想为学习一门乐器打下基础。直到学习的过程常常因为节奏的错误就算音弹弹对了也没有老师弹奏的味道,这才折返回来把岸部真明大师靠前的几首曲子循环播放了几天。认真的聆听过程中,渐渐在心中咀嚼到大师每一首曲子的味道;虽然曲调风格简单明了,但所想表达的情感却是饱满的;旋律间转变的细腻总是叫人陶醉其中。这不正是我希望用音乐表达感情的方式吗?如此决心的加持下,即便曲谱中出现的小横按;在手指出现淤血的情况下,经过不断尝试究竟是给攻克下来。有了第一首总结的学习经验,在开始后续学习其他的指弹曲就要少走许多弯路;尽管还是根据吉他谱上的音符标记盲目的弹奏,通过这几年的学习仍然能弹奏不少岸部真明大师的曲子。为了能在不久的将来拥有自己的作品;也进一步了解了吉他的指板音阶关系和不同调性的和弦位置以及各种手法技巧,虽然到了现在还是不能马上反应随机一个品上代表的音;但却表示着我仍在前进。继而为了能掌握作曲和编曲的一些专业知识;我开始拓宽自己的乐器数量。自学钢琴时让人绞尽脑汁的各类调式和不同类型的音阶;以及不同属性的和弦在织体中如何正确的呈现,分解与半分解和弦间的切换常常让我的手跟不上脑子。电吉他对SOLO的掌握往往取决于技巧与音阶的熟练以及节奏的把控,贝斯在流行乐中作为低声部乐器大多会用根音与五音来做铺底作用,可学会slap技巧是每一位贝斯手不可缺少的必修课;架子鼓里各式各样段落结尾的节奏型熟悉起来没少让我抱怨痛打自己的手脚。最近购买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