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封信是在梦华大学二年级开学前写给她的,希望她能够在学业之外多关注其他事情,能够有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和大的格局。
梦华:
你马上就要成为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了。在第一年里,你的成绩很好,花了不少时间读书,这非常好。接下来,你或许有时间多考虑一些课程以外的事情。
上次我见你们学院院长的时候,他问我你选了什么课,我非常惭愧,没有过问你选课的事情,因此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我之所以不管你选什么课,是因为我觉得你选什么课都可以,相信你的课程导师比我更有发言权。不过,既然劳烦你们院长问起我,我倒是有个小建议,就是你不妨选一点儿人文课程,开阔一下眼界,增加点儿见识。现在你在MIT选课很容易,等你真的离开学校,那些人文课程反而学不到了,倒是那些专业课,将来学习的机会很多。
人文课程有什么用?我觉得主要是让人的眼界开阔一些,格局大一些,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些专项技能的学习上。从MIT毕业,我希望你能从大处着眼,在境界上超过同龄人,而不仅仅是技能比他们高。
几周前,我们考察了一个创业项目。这个由4个MIT和哈佛毕业生组成的创始团队,是我们见到的创始团队成员的毕业学校的名气最大的一个。这4个人都非常聪明,但是做事的格局显得不是那么大。他们想做什么事情呢?简单来说,就是高频交易。
关于高频交易,我不知道你了解多少。我和你简单讲讲它是怎么一回事。在股市上,如果买卖双方在出价和要价一致时就可以达成交易。如果一个卖家要以10.05元的价格卖掉100股A公司的股票,一个买家只愿意出10.04元或者更低的价格,这个交易就无法达成。这时,如果买家或者卖家真心要做生意,又不太在乎这一分钱,买家可能在出价上提高一分钱,当然卖家也可能在要价上降低一分钱,无论哪一种情况,这个生意都可以做成。在现实的世界里,由于卖家和买家之间有信息沟通,有可能买家的提价和卖家的降价是同时进行的,即一方下单以10.05元买进,另一方下单以10.04元卖出,那么买卖之间就多出来一分钱的价差,这样交易的中间商就可以赚一分钱。
如果有人看到这个信息,迅速下两个单子,以10.04元买进,再以10.05元卖出,就赚了这一分钱。这种交易,每次量不可能太大,利润也不会高,但是机会很多,因此其特点是交易频率非常高,这就是一种高频交易。那么谁有可能做成这样的生意呢?一定是第一个同时知道买价和卖价的人,于是就有一些人和金融机构试图让计算机最快地接受和处理订单,迅速达成这笔交易。整个过程必须非常迅速,否则订单就会被别人抢走。芝加哥的一家高频交易公司,为了提高0.1秒左右的交易时间(抢单时间),专门花了一亿多美元改进芝加哥到纽约的光纤专线。即便如此,它也未必能赚到这中间的一分钱,因为高频交易很复杂,做这样交易的人也不少,通常可能会有几个人抢这一分钱。
从理论上讲,这种高频交易是没有风险的。只要你技术好,就能抢到单,就能自动赚钱。为了开发最快的高频交易系统,很多对冲基金都从名校招聪明的学生来做这件事。我前面说的MIT和哈佛的毕业生,就是在对冲基金里做这些事情。当然,他们很聪明,很快就能明白高频交易是怎么回事,便决定自己出来做高频交易,于是到我的基金来争取融资。
我对这几个学生的智力没有疑问,对他们能挣到钱也没有疑问,但是没有给他们投资,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一来意义不大,二来也赚不到大钱,属于小打小闹。
先说说它的意义。不能说这件事毫无意义,因为它让股票市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