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封信:幸福的来源(2 / 2)

态度:吴军家书 吴军 2602 字 2023-08-12

于第一类人,他们有很多歌迷,但是音乐比较浅显,影响力也不是很持久。因此,我把他们比作一条很宽但却比较浅、比较短的河。莫扎特则正相反,他的听众从来不会太多,但是他的音乐有深度,就如同一条宽度不大却源远流长并且很深的河。虽然我们很难说哪一种河的水量更大,但是我比较喜欢后一种人,因为时代越久远,那种蜿蜒的长河会持续下去,不会断流。莫扎特便是如此,虽然他已经去世两个多世纪了,但是今天他依然吸引世界各国的人游览其故乡萨尔茨堡。类似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牛顿等人也是如此。在我们的领域(计算机科学),有图灵和冯·诺依曼这样的人。

当然,大部分人很难成为上述这些人。不过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对世界有一些正向影响,就会由衷地感到幸福。2012年,我从中国回到离开了两年的谷歌,发现公司虽然在很多地方已经变了,但是我们很早之前写的一些代码被略微修改和封装后,依然在被广泛地使用,其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组算法已经被用在上百个项目中。这时,我所获得的幸福,远不是公司给我的奖金可比的。

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在生前看到他们的工作产生的效果。牛顿和贝多芬在活着的时候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成就,因此他们是幸福的,尽管他们没有留下子嗣。尼采在活着的时候还没有太多人关注他,但是他有信心在将来大家都会认识到他的伟大。从这个角度讲,他也是幸福的。但是绝大部分人,他们的作用不仅在生前被低估,甚至永远不会被人知道,能够让他们静下心来追求一种成就的是一种要给世界留下点儿美好东西的信念。莫扎特在生前,每一天都是平平静静地写曲子,演奏音乐,如此而已。他并不知道后人会冠以他“伟大的音乐家”这个称号,这对他似乎并不重要。对他来说,写好曲子才是最重要的。可以说,这种心态成就了莫扎特。

你上次问我,为什么很多美国人会给大学捐钱,一些并不算太富有的人也会这么做。苏联文豪高尔基的一句话正好可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给总比拿要快乐得多”。美国的富豪之所以会向大学、医院和其他慈善机构捐款,是因为他们能够获得给予带来的幸福感。他们甚至觉得这样做比把钱留给子女更快乐,因为通过向大学和医院捐款,他们能看到自己的钱在宽度、深度和长度上更多地影响未来。

欧文说,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如果做一件事背离了这个初衷,我们就需要审视自己了。

祝你幸福一生!

你的父亲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