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画廊(1 / 5)

此生有你 周至谢菲 6361 字 2024-01-27

周至停好车,步履匆匆地向画廊走去,他最近应酬特别多,因为他确实是一位十分出色的年轻画家。

这间画廊位于闹市区,楼房质朴的外表与周围金壁辉煌的建筑相比显得格格不入,可艺术毕竟是高雅的,处于高楼林立之间的画廊,像藏在泥沙里的一颗珍珠。

这颗珍珠不仅熠熠生辉,而且还散发着独特的气息,是水墨的香气,糅合了宣纸的味儿 ,经过这里的人们对它也心之神往,肃然起敬,那种对艺术的敬畏会油然而生.

如果这座城市是一首乐章,这间画廊就是乐章里最华丽的音符,它彰显着这座城市的修养和内涵,连走进画廊的植物都不是那么简单,开得闹腾的,艳丽的都显得媚俗,只有竹和兰才可以堂而皇之地登入画廊。

紫罗兰也借着好听的名字勉强凑进来,它的紫色为画廊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这间画廊荣耀地点缀着这座城市,像礼服上的一枚华美的胸针,让这座城市的夜空更加璀璨。

画廊的对面是一座商业大厦,集合了时尚的服装还有美食,后身是一家百货,更是云集了高档的、花哨的服饰,这里的每块地砖、每间铺面都是时尚的代名词。

如果要用一种比喻来形容画廊与周围的建筑形式,四周的楼房像是紧跟潮流的时装,流行、时尚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而这间画廊就像是一件精美的旗袍,传承着古典的美,秉承着时代赋予的使命,用另一种形式来呈现它的时尚,还有它的华美。

整栋建筑都透着灵性,枣红色的墙,外墙已经斑驳,却也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文艺气息,青色的镂空雕花的窗棂,刻得精精细细,如同一双双眼睛,睁开艺术的奇艺的眼睛,拱起的屋脊,外皮已经脱落的瓦当,木质的门在周围的建筑群里绝无仅有,于旋转的玻璃门对比更是鲜明。

画廊的外表虽然朴素,与周围形形种种的建筑相比,毫不逊色,它的时尚更是在变与不变中交错,在久远与现实中更迭,在抽象和写实中游弋。

画廊与四周的繁华和热闹相比,显得过于安静,这种纯静正是艺术的大美,让欣赏它的人们也变得心地纯静,至纯至美,像一条汹涌河流里的漩涡,平静的背后却是暗流涌动,同时也是这座城市的艺术积淀,厚积薄发的,浓墨重彩的积淀。

从这间画廊里走出了不少的名家,像画家莫西,他的画现在炙手可热,在去年的八月份还在法国举办了个人画展。这间画廊的存在,不仅仅只是为了商业和金钱,这里有两间画室,专供小孩子们学画画用的。

许许多多对画画感兴趣的孩子在这里拿起了画笔,支起画板,学起画画,去追逐着属于他们的艺术的梦想,他们的脸是天真的,无邪的,稚嫩的,责任、使命、传承这些生疏的词汇好似与他们无关。

画画对他们来说就跟游戏一样,只是更加的色彩斑斓,更加地美妙,更加地梦幻,可以随心所欲地画,画动物,画向日葵,画梦,还可以插上翅膀,他们像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在萌芽,在萌发,有一天他们也会传播,传播属于民族的,国家的,世界的精髓的东西。

周至也是从这里开始学习画画的,他是从父亲手里继承下来的这间画廊,周至的父亲为了能保存下这间画廊,也是煞费苦心,同时也抵住了金钱的诱惑,可没有人会记住周至的父亲是何许人也。

他就像建造这座画廊的一块基石,被深埋于地下,更不会有人晓得他为保留下这间画廊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心血,只是他把这种精神传给了他的儿子——周至,他留下的是一棵宝贵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已经成长得枝繁叶茂。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间画廊的前身还是家私人图书馆,周至的爷爷高瞻远瞩,倾囊从债台高筑的馆长手里买下这家图书馆,出租给一位海外归来的服装设计师,在这里开了家婚纱店。

由于地理位置好,来这里的青年男女络绎不绝,在那个年代有名的演员还有社会名媛的身影都在这里出现过,当时很有影响力的报社的记者还采访过年轻的设计师,并把消息刊登在《新时尚》的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