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霍启煊的演算还没有结束,很快他就在图纸上写满了公式,没有地方继续演算了。方简赶紧把自己随身携带的另一张空白图纸递给霍启煊。
霍启煊笑着感谢了一句,接过图纸,又继续算起来。
之前那张图纸则被方简拿过来腾位置。
在霍启煊演算的时候,方简盯着手上的第一张图纸,详细看完了整个演算过程,没有错,一点都没错。其他人也纷纷围在方简旁边,盯着图纸上的公式推演过程。
其中有几个部分他们看不懂,但大部分还是能看懂的。
众人都意识到,霍启煊在根据原图纸的设计和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新的数学模型。
这个模型几乎涵盖了整个图纸的方方面面,没有任何遗漏。
并且计算的精确度达到了小数点后五位,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而就在这个时候,方简似乎想到了什么,又继续看向霍启煊正在演算的第二张图纸。这一看,她立马惊在原地。
只见霍启煊直接在新的图纸上继续推演下去,而且毫不费力,好像根本不需要看前面的过程一样。
方简这才意识到,霍启煊用的是数学和物理学的原理。
这两个学科的知识,可以解释世界上一切现象。
对于霍启煊来说,这些公式已经牢记在心,随时可以应用。
所以他直接就在新图纸上继续演算,根本不需要重复推导。
看着霍启煊流畅自如的书写,方简和其他人更是震惊和难以置信。
只见霍启煊列出了一个巨大的矩阵方程组,矩阵大小至少有50行50列。
这表示方程组包含2500个未知量!
普通人要手算出这个方程组的解,恐怕要用上几天时间。
但霍启煊却只用了一两分钟就直接写出了方程组的精确解。
这还没完,他又列出了一个个看似复杂的偏微分方程。
这些偏微分方程描述了流体的各种运动学特性。
霍启煊直接给出了这些方程的解析解,穿插其中还有许多高深的数学工具,比如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等。
除此之外,霍启煊还在图纸上画出了精美的三维立体图,从不同角度模拟了海水倒灌时的流态。
这种高维想象力已经超出了在场所有人的认知范围。
最后,霍启煊总结性地写出了一个完整的堤坝模型。
这个模型极为详细和复杂,它在方简等人关于气象、水文、地质、工程等多学科知识之上,赋能了数学和物理,将长江口的情况做了全方位的模拟。
模型的核心是一整套高级数学工具。
包含了矩阵方程组、偏微分方程、矢量分析等等。
这些工具将各种影响因素精确描述,并求解出堤坝的最优参数。
模型内还建立了一个精细的三维实景系统。
它能从不同角度动态显示堤坝形状,以及海水倒灌时的流态变化。
只需输入相关数据,就可以看到实时的模拟显示效果。
此模型集结了霍启煊在数学领域的知识,计算功能远超任何传统软件。
任何工程师想要设计出更优方案,都需要基于这个模型展开研究。
它将大幅提升防洪工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看到这个堤坝的公式模型,方简已经被震得说不出话来。
其他工程师和气象专家们也都目瞪口呆,久久无法回神。
他们都是气象地理专家,自然看得出来这是堤坝的数据模型。
这里的模型不是那种外形设计,而是数据。
霍启煊展示出来的知识面、计算力和想象力,已经达到了一个非人的高度。
而在霍启煊计算的时候,郭光昌站在后面看着这一幕。
不过,老郭完全看不懂霍启煊在干什么,但他能从方简等气象地理学家们的表情里看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