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回答起来。
他的语速不快但语调平稳,措辞精准,逻辑清晰。
霍启煊没有简单重复论文中的观点,而是用另外的角度和方法重新诠释了论文核心观点,表明他对论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不仅能够复述,更能灵活运用。
他并没有被原有的论文框架束缚,而是能够联系实际情况,从多个维度剖析问题,提出新的见解。
这让在场的经济学家们频频点头,对霍启煊的学术素养刮目相看。
杨怀恩教授听着霍启煊的答辩,时不时看几眼论文,眼中的震撼之色越来越强烈,看向霍启煊的目光,如同在看一块宝玉。
就凭霍启煊这个清晰的逻辑表达能力,通过论文答辩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杨怀恩还是想再提提难度。
他生出了爱才之心,想看看这个学生的极限在哪,于是又提出了几个问题。
这次的问题不仅涉及到论文内容,还扩展到了其他经济理论领域。
杨怀恩的提问难度大大增加。
考验的不仅是记忆能力,更是综合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
但是霍启煊仍然信手拈来,条分缕析地回答了杨怀恩的所有问题。
他不仅展示出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还能将不同理论有机结合,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
杨怀恩听后大为惊叹,忍不住想进一步加大难度,看看霍启煊的极限在哪里。他让霍启煊用英语来回答下一个问题。
只见霍启煊不慌不忙地用纯正的伦敦口音英语来回答。
他的语速极快,语调富有变化,深谙英式语法和习惯。
关键是逻辑清晰,条分缕析,丝毫不见外语表达上的障碍。
在场的专家们听得目瞪口呆,都被霍启煊流利的英语和迅捷的思维深深震撼到了。一个本科生能有如此造诣,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不仅是杨怀恩,叶为民也被霍启煊的表现惊到了。
他原本只想验证论文到底是不是霍启煊自己写的,结果对方给了自己这么大一个惊喜,就这种扎实的经济学造诣,写硕士论文都绰绰有余了。
突然,叶为民想到了什么,脑子轰鸣一声。
他想到了霍启煊才大一……
一个大一新生,怎么会这么厉害?
天哪,自己教了金融一班那么久,怎么就漏了这么个绝世天才。
“同学,我没问题了!”杨怀恩微笑看着霍启煊,被他的才华所折服。
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还能用纯正的伦敦口音描述,这么厉害的学生,杨怀恩也是第一次见。
霍启煊笑着点点头。
其他经济学们互相对视一眼,都没有问题了。
还问个什么啊,该问的都被杨教授问完了,他们再问也没有意义。
霍启煊的答辩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无比优秀。
不过,还是有人说了一句:
“同学,你的论文非常好,答辩也非常完美,只是想要完整通过,还需要验证你的附件内容,如果附件不是你自己写的,那论文的含金量就大打折扣。”
这名评委没有否定霍启煊的经济学论文,只是表达了自动化系统也是这个论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少了这部分,虽然也能通过,但含金量就少很多了。
至少不那么惊艳,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实际运用的可能。
“好的!”霍启煊微笑点点头,脸上的自信不减。
众人见他这么气定神闲,镇定自若,不禁更加刮目相看。
这个年纪就有这种定力和气质,确实非常少见!
既然提到了附件,那就该由自动化的专家学者们提问了。
但众人等了许久,都没听见有人提问。
疑惑地看过去,那些自动化专家们正目光灼灼地看着附件内容。
他们翻阅着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