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内啡肽是人体在循序渐进地接近目标时分泌的化学物质。
只要持之以恒地朝着目标努力,就会获得由内啡肽带来的持久满足感。
这种满足不依靠外界条件,而来源于内心的成就感。
霍启煊的生活非常简单规律,但他每一天都在向自己的目标前进,不管是健身还是学习,都在磨练他的意志力。
不但进步神速,而且内啡肽的奖励也十分持久。这种由内而外的成就感,正是霍启煊能从枯燥生活中获得满足的原因。
他不追求多巴胺的短暂愉悦,而是依靠内啡肽的流淌来获得人生的意义。正因如此,重复的训练对他而言反而成为一种享受。
这种追求内在满足的生活态度,也塑造了他非凡的意志品质。
他已经逐渐超越了普通人类的界限,正一步步向着“非人类”的境界迈进。
从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来看,霍启煊的智力早已远非常人可以比拟。
金融领域中,没有任何对手可以和他一较高下。
他已经独步天下。
而在数学领域,霍启煊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深入和扩展,很快就能触及人类认知的极限。
人达到了一个高度,总是会产生懈怠感,然后就会停滞不前。
但霍启煊没有这个毛病。
相反,他每天仍然保持着近乎残酷的自我驱动,不断突破自我设定的目标线。
这种永无止境的自我超越,已经脱离了常人的懈怠感和情绪起伏。
可以说,霍启煊正在以他独有的方式,逐渐脱胎换骨,向一个崭新的存在方向发展。
也许很快,他就会真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能够将人类所有的数学结论和定理尽收囊中,然后在这基础上开拓出全新的领域。
办公室里,霍启煊正全神贯注地完善自己设计的复杂算法。
他的思维已经完全超乎正常人的想象,精妙绝伦的步骤和公式在他脑海中成串涌现。
但是,当他将算法步骤输入电脑进行模拟计算时,却频频被卡顿所阻碍。
霍启煊的个人算力,早已远超出这台普通的电脑可以匹配的限度。
每完成输入一个计算步骤,都需要等待电脑极为缓慢的运算响应。
光是一个基本环节的计算,就足足花去了电脑几分钟的时间。
这对于霍启煊的思维速度来说,简直就是时间的巨大浪费。
以他现在的心算能力,基本上可以在脑海中完成所有的步骤推导。可电脑的运算却始终跟不上他的思维速度。
严重拖延了算法优化的进度。
如果再继续在这样的电脑上工作,根本没办法充分施展自己的算力。他必须尽快配置一台算力更强、运算更快的电脑,才能配合得上他大脑的速度,从而进一步完善算法。
想了想,霍启煊直接打了个电话:
“喂,倪院士,我想请你帮个忙,能不能麻烦桦科院计算机所的前辈们帮我配一台计算机¨` 。”
“要最好的,你们能配出来的算力最极限的计算机,只要算力足够,体积大点没关系。”
“你们最快什么时候能配出来?”
“好的,那就三天,麻烦你们了。”
算法的事先放一边,把论文搞定再说。
别人写论文,像是从海绵中挤水,而对于霍启煊来说,却像是用胶头滴管把水滴进海绵,比起输出,更像是一个输入的过程。
看着屏幕上大几千字的论文,还有那足足写了两页的笔记,霍启煊靠在椅子上使劲伸了个懒腰。
时间不早了,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霍启煊便从位子上站了起来,向办公室外面走去。
一会儿吃完了晚饭,顺路去找一趟叶博士,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时间他应该在大四考研答疑教室值班。
叶博士就是叶为民,经济学博士,是霍启煊的专业课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