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勄看着窗外的雪花,思绪仿佛飘远了一般:
“浩瀚星海,漫漫历史长河,文明的舟舰在时空中悠悠漂流。那些令人类眼前一亮、恍然大悟、科技进步的奥秘,一切灵感与思想,都源自上古先贤留下的璀璨星火。”
“三皇五帝遗下的至理名言,墨子机械之巧思,老子哲言警世,张衡天文地理之渊博……它们存在的意义,并不在当世,而在千年后为后人点燃灵感的灯火。”
· ··求鲜花·· 0
“欧几里得几何之基础,毕达哥拉斯演绎之源头,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都是巨人的宝藏,积累成高山般的文明底蕴。”
“一千八百年后的牛顿,能够站在巨人肩头,借古希腊智慧之光,开启近代科学的新纪元。人类文明迎来科技大爆炸的辉煌时代。”
“然而,烈焰燎原后便是漫长的冷却。当积累的燃料尽失,科学的脚步又陷入沉寂。文明的大轮在平静中蓄力,等待下一次飞跃的契机。”
“于是,上古荒诞无稽的臆想,中古稀奇古怪的构思,都成为宝贵的馈赠。哪怕鸡毛蒜皮,哪怕出人意表,哪怕毫无实用,只要思想得以流传,终有一日树成林,点燃后世的心灵之火。”
“科学,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历史积淀成最可贵的财富,文明因之屹立不倒。灵感源头绵绵不断,科学之树永葆生机。”
“这样的规律,遍布人类文明,这样的周期,循环往复。文明进步靠的不是眼前,而是过去。我们每个人都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看得更清。”
0
于勄讲到科学规律时,整个人仿佛升华了一般。
霍启煊站在背后,听得渐渐入迷。
于勄想要表达的科学思想很简单:
科学,要靠积累的!
而积累的这个过程,可能对当代人都没有任何用处。
因为它是在为后代提供养分和燃料。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基础科学研究上。
这个世界,任何人做事,都一定是带着目的。
他们想要实现某件事,达成某个效果。
但是,基础科学研究就是个没有目的,没有效果的事。
它就是个积累的过程。
只有等到后世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才会有效果。
类似于二十世纪的科技大爆炸,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几千年来积累的结果,
科技爆炸的背后,是巨大的历史积淀。这些积淀不仅包括学术思想,也包括先贤的努力付出和无私奉献。
只有真正领悟了历史的意义,才会懂得传承和发扬的重要。
每一代人都应当将前人智慧发掘清楚、归纳清晰,并根据当下需求赋予新的生机。
只有这样,新思想才能在古老基础上茁壮成长。
桦夏最大的问题就是,没人愿意去做这个东西,只有国外还在做,这才是桦夏和国外真正的差距所在。
“我们的应试教育制度,其实很难培养出那种天马行空,极具个性色彩的天才,怪才。”
“但没办法,桦夏的人口实在太多太多,只有实现全民开智,从海量的人群中,去拼一个万中无一的绝世天才。”
于勄看向霍启煊,微微一笑道:
“未来会不会出现那种绝世天才我不知道,但我现在就遇到了一个年轻的绝世天才。”
“孩子,你的潜力无穷,天赋更是无与伦比,老头子想拜托你一件事,用你的智慧和影响力,坚持基础科学的研究,至少在你创造的体系里,要坚持做这个东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