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38 / 39)

启煊急忙走过去,躬身行了一礼:

“于院士好!小子冒昧前来打扰。”

“不打扰不打扰,来来来,坐下!”于勄微笑道。

霍启煊走过去坐下,把带来的眼镜递给于勄,说道:

“于院士,这是小子的一点心意,请于院士收下!”

于勄接过眼镜盒,开心一笑,打开取出里面的眼镜戴上。

“哎呀,很清晰啊,也很舒服。”于勄十分满意。

“于院士喜欢就好。”霍启煊笑道。

“你有心了!”于勄看着霍启煊,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道:“你是我见过的年轻一辈中最有潜力的人,你给我交个底,你创造这套算法是为了什么?”

霍启煊看着于勄,认真道:

“于院士,在理工高科技尖端的基础领域,我们落后西方至少三十年,想要追赶太难了,而且西方对我们的防备心很重,不会给我们发展基础领域的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选择另辟蹊径,在金融和经济领域弯道超车,占据这个领域的基础层面,至少可以成为反制西方的一种手段。”

于勄深深看了霍启煊一眼,突然笑起来:

“你很聪明,能意识到我们的‘基础领域’很薄弱。孩子,你说得没错,我们在高精端领域,与西方的差距其实没那么大,我们真正的劣势在于基础领域。”

于勄叹了口气,脸色有些无奈: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技术无国界这种说法。技术,是有国界的,而且比人的国界之分更严格。”

“对于普通的技术,他们会以‘技术无国界’这种可笑的理由来哄骗世人,但一涉及到核心领域的技术,比如军事、航天,就会以各种理由来卡你脖子。”

“西方人说一套做一套的嘴脸,我们这些人早就看透了,在核心利益面前,没有任何商量,哪怕有钱也没用。”

霍启煊安静听着于勄的话,他知道于勄还没说到重点。

果然,于勄继续道:

“孩子,你知道嘛,我们曾经被西方全面进行了技术封锁,但我们都走过来了,造出了原子弹,氢弹,也造出了东方红卫星,从无到有!”

“可是,世人只能看到我们成功突破的一面,却看不到更深层次的一面,那就是科技的突破,是需要积累的。”

“这个积累的时间,是多少呢?不好说,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或者更漫长!”

“这个过程里,我们要忍受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寂寞,大多数时候,我们其实看起来跟失败者没有区别。”

说到这里,于勄脸上流露出担忧之色:

“改开之后,经济会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高,但伴随而来的,将是整个社会的浮躁,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坚持这种枯燥和寂寞的科研之路。”

“瑛国人创造了蒸汽机,然后德意志人模仿了一百多年,才赶超瑛国,抓住了电气时代的机遇,超越了瑛国。”

“后来美丽国和樱花国以相同的方式,走在了世界前列,孩子,你是不是在心里觉得,我们也能以同样的方式,通过模仿,然后创新出自己的东西,再赶超美丽国和樱花国?”

“难道不是吗?”霍启煊疑惑。

“不是!这种想法很危险!”于勄立马反驳:

“如果只是模仿,我们只能在后面追赶,不会超越!因为没人去做基础科学研究,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实用主义。”

“基础科学研究,才是我们最致命的弱点,不解决这个东西,我们从0到1这个过程,永远都会被人甩在后面。”

“不管1到这个过程做得多好,成就多么伟大,但从无到有这个过程,比不过就是比不过,因为它是科技的积累过程,是科技的大爆发,而这个爆发点,被西方抓在手中。”

霍启煊沉默!

于勄缓缓起身,霍启煊急忙过去扶着他。

两人来到书房的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