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30 / 39)

类群体人数最多。

第二等,因为人生“次等成就”得了诺贝尔奖,人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杨震寕是其中之一。

第一等,因为人生“三流成就”得了诺贝尔奖,只有爱因斯坦一个。

杨震寕靠宇称不守恒拿奖,但他最大的成就是“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和“杨-巴克斯特方程”。

在他获取诺奖后六十多年来,有7个诺奖得主是因为找到杨震寕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预测的粒子而获奖。

例如丁昭中、希格斯。

杨震寕的理论几乎垄断了60年来的诺奖物理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

另外有6个菲尔兹奖(最高数学奖)是研究杨震寕的方程而来。

如此强大的科学巨人,是整个民族与人类的骄傲。

他的理论综合了有关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很大程度上构建了近40年来的物理学和几何学。

杨震寕的成就可以定为物理学目前为止最后一个发现。

如果后来者有人能超越他,那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将会跃升一个新的层次,进入更高等级的文明结构。

杨震寕压压手,示意众人不用起身,然后他看向霍启煊,说道:“你继续说下去,我也听听。”

说完,他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霍启煊左右看了看,钱學深和于勄都笑着向他点头。

霍启煊深吸口气,继续刚才的讲述。

他不确定这件事让杨震寕知道后,是不是没问题。

但既然钱老和于老都表示没问题,那就相信他们。

霍启煊整整讲了将近十五分钟才结束。

等他最后一句话说完,客厅里陷入长久的沉默。

半晌后,杨震寕突然开口询问:

“你多大了?”

“刚满十八!”霍启煊如实回答。

杨震寕点点头,又看向于勄,笑着道:

“老于,这个孩子现在很需要你的帮助啊,你那个构型,挺适合他的。”

“哈哈哈!”于勄开怀的大笑起来。

霍启煊一脸疑惑。

于勄向霍启煊招招手,后者急忙走过去。

等霍启煊走到面前,于勄才说道:

“孩子,别想了,数字结构,我这里有现成的,你找个时间来我家,我把它交给你!”

霍启煊一脸诧异:

“于院士,你怎么会有这个?”

这件事,自己今天才第一次说吧,于老怎么会提前准备?

“你的草稿,我全都看过了,所以我知道你在做什么。”于勄表情慈祥和蔼,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霍启煊一脸诡异。

不会吧,光看草稿就能看出来我在做什么?

霍启煊确实没想到这点。

他的草稿都是随便写的,杂乱无章,有头无尾的。

霍启煊也没把草稿当成什么机密文件,就是普通的演算证明而已,谁能看得出来这些证明是为了做什么?

霍启煊不相信有这样的人存在,但他现在相信了。

果然,不能小看天下人。

以后做事还得更严谨和更隐秘一点。

于勄似乎看出了霍启煊在想什么,笑了笑道:

“不要有心理负担,你的草稿,一般的数学博士都不一定能看得出联系,只是我们这些老家伙懂得比较多,所以能看出来,但纵观世界,懂得比我们多的,就那么几个。”

霍启煊笑笑,点头道:

“谢谢于老,那我什么时候去您家方便?”

“随时都行!”于勄微笑道。

“娃娃,你的物理水平怎么样?”杨震寕突然问道。

“这个,还行吧,我在学习中等物理知识。”霍启煊道。

杨震寕想了想,问道:

“初等物理都学会了?”

“都学会了!”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