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29 / 39)

“你就是霍老的小孙子啊,果真一表人才呀。”一名科学大佬说话了,霍启煊抬头看去,说话的是钱老。

霍启煊连忙起身,态度十分恭敬:

“钱老廖赞了,小子不敢当!”

“哈哈哈!”钱老眼中2.0带着欣赏,说道:

“人长得俊,还有这么好的才华,不错,很不错。”

霍启煊脸上保持着微笑,心里却在奇怪。

自己虽然有才华,但钱老是怎么知道的?

霍启煊不知道的是,他的草稿同样被钱老看过了。

这里的人,全是桦夏的科学巨擘,没有人比他们更可靠了,所以于勄并未瞒着他们,把霍启煊的草稿拿给众人看了。

当然,只限于这个客厅里的人能看。

出了客厅,任何人都会装作不知道这件事。

在霍启煊来之前,他们讨论的话题也都是围绕霍启煊的。

准备的说,是围绕霍启煊的那个算法。

这个小娃娃,野心真不小!

但能想到把数学用在这个方向上,也是他们没想到的。

只能说,是霍启煊的奇思妙想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这里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年轻时候就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人,一般人很难入他们的眼,霍启煊算一个。

于勄脸上挂着慈祥的微笑,对霍启煊说道:

“孩子,最近有没有遇到过什么不好搞的难题?”

霍启煊一愣,惊讶的看向于老。

他怎么知道自己遇到难题了?.

第257章 于勄的馈赠:可控核聚变技术!

霍启煊想不明白,索性不再去想,只是道:

“于老,小子确实遇到难题了,还请于老指点。”

“你说,我们听!”于老慈眉善目道。

霍启煊点点头,略微沉思一番,便开始详述自己遇到的难题。他对这里的人都没有隐瞒,包括算法的用途也都说了出来。

偌大的会议厅里,只剩下霍启煊的声音在回荡。

钱學深面上挂着微笑,听着眼前这个娃娃清晰而又逻辑严密的发言,以及他对数学的全新理解,眼中的欣赏越来越深。

于勄也是如此。

一时间,霍启煊成了客厅里的焦点。

期间,杨震寕教授也来了客厅,霍启煊暂时停止讲述,上前跟他打招呼,于勄和钱學深等人也纷纷起身。

先不管其他方面,单论人类科学界的地位而言,杨震寕是在场地位最高的,也是对物理发展贡献最大的科学家之一。

没有杨震寕的基础理论,物理学就不可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他打下了无比牢固的奠基,让后人得以在这个基础上构建物理学的擎天大厦。

从哪个维度来讲,杨震寕都是华人世界中出类拔萃的顶尖天才,属于开创了一个时代的人物。

他在科学界的世界影响力无与伦比,理应受到全民族的尊重和保护,更应该成为年青一代追求的高标。

炎黄子孙中,只有杨震寕一人长期占据科技巅峰。

然而在后世,这样的一个人物,被人记住的只是他的八卦琐事,而没有人去了解他的科学成就。

12对于杨震寕来说,不是诺贝尔奖带给他荣光,而是他带给诺贝尔奖以荣光。

很多人以为获得诺贝尔奖是杨震寕的最大成就。

实际上杨震寕拥有13项“诺奖级别”的成果。

五十年代年的诺贝尔奖只是他早期的一个“次等成就”。

他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的世界级贡献,完全可以媲美“朗道十诫”。

诺贝尔奖得主虽然个个强大,但里面也是有强弱之分的。

比如,诺奖得主可以分为三等:

第三等,因为人生“最大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如后来的获奖者基普·索恩,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