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旗语,命令各部严防死守。”吴三桂吩咐道,随后又下军令:“命令骑兵做好准备,等待我的命令。”
“是!”传令兵迅速离开。
山海关城墙高四丈一尺,周千五百二十八丈(高14米,宽7米),自京师东,最号高坚。
墙体两侧及上方用砖和白灰浆包砌,下部砌垒三层条石,即所谓的“土筑砖包”。
墙心为黏土分层夯筑,极为坚固。
城墙上有各种瞭望塔和塔楼,上面的垛口中部下方设有瞭望孔,垛口中砌垛口石,其中心设有弩机支点和火炮支架。
吴三桂拿起千里眼再次看向城外,他到现在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
山海关本就易守难攻,属于天险之中的天险,而关宁军又是精锐,不但善于守城,也善野战。
建奴怎么敢来的啊?
多尔衮脑子里在想什么?
“总兵大人,要不用红夷大炮试试能不能打到建奴?”吴三桂身边的大将胡心水问。
“打个屁!”吴三桂没好气的说道,他指着远处一些不起眼的标记说道:“山海关守军早就提前做好了点位标记。每年秋天守军都要进行试射,要将弓箭和各种火器的射程都有标记,以利战时射击的准确性和杀伤能力。”
“等,等建奴到达指定位置后,你们看我的旗号再攻击。”
第171章 宣府战事起
这一等,就是半天。
八旗兵既不进攻,也不撤退,懒洋洋的待在原地,有些人甚至都睡着了。
不止守军们懵了,吴三桂也懵了。
围而不攻,是何道理?
转眼间,日暮西山。
在几万关宁军的注视下,八旗兵缓缓向后退去。
不多时,消失在夜幕前的昏暗之中。
城墙上数万关宁军面面相觑,对建奴这种不合常理的行为大为震惊。
“建奴为何不攻城?”
“这个问题问的好,我也不知道!”
“看着咋咋呼呼挺吓人的,没想到屁都没放一个就跑了,这些八旗兵也太怂了!”
“不攻城才好呢,只要攻城,就会互有伤亡,大家伙都散了吧!”
随着眼前的危机解除,关宁军纷纷走下城头轮番休息。
吴三桂捋着胡须思索片刻后微微一笑,吩咐传令兵:“传令火炮兵,向建奴退兵的方向放两炮。”
胡心水摸着后脑勺更是疑惑:“建奴已经退兵了,更何况我军的火炮够不着建奴,为何还要放炮?”
吴三桂拍着胡心水的肩膀语重心长:“放炮是态度,以后你会懂得!”
轰轰。
两声炮响之后,吴三桂迈着开心的步伐走下城墙。
他迅速回到房间,提笔书写题本:
“臣吴三桂恭请圣安。”
“建奴于五月十八日午时末在山海关外集结攻城。臣率部奋勇杀敌两个时辰,保关隘无忧。”
“此战建奴一无所获,我军杀敌上千,乃大捷也!”
“”
看着吴三桂的“捷报”,崇祯愤怒之余又有些无奈。
城中的锦衣卫早已将消息传了出来,建奴并未攻城,吴三桂在建奴走后空放两炮,然后回城休息。
“吴三桂这封塘报意味深长啊!”崇祯将手中的塘报递给内阁首辅李邦华。
李邦华看过之后眉头紧锁,过了一会叹道:“吴三桂说攻打山海关的建奴有数万之众,也就是说”
“李阁老猜的不错,吴三桂是通过塘报告诉朕,如果京师再遇战事,他有心勤王也是无能为力了。”崇祯咬着牙,脑海中涌现出无数个计划。
片刻后,那些计划又烟消云散。
关宁军与刘泽清和左良玉的兵不同,杀了吴三桂不会迫使关宁军投降,反而逼迫他们造反。
想擒贼擒王之策,难!
“他吴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