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蜀王府借钱(下)(18 / 21)

其他人见状,纷纷站起身,等待多尔衮的命令。

“多铎,豪格!”

“在。”多铎和豪格同时站了出来。

“立刻带兵出城去往独石口,按照原计划入关攻城。我会把七成以上的辎重和攻城器械分配给你们,十日内必须攻下宣府镇。”

“拿下宣府镇后带兵向南,剑指居庸关!”

“得令。”豪格虽然与多尔衮有矛盾,但矛盾只限于内部。此番对外出作战,他必须对多尔衮言听计从。

“阿济格。”

“在。”

“本王所部兵马按照范先生的意思推迟五日入关,派快马将这个消息送回沈阳。”

随着多尔衮一道道军令发出,整个大宁迅速忙碌起来。

正在喝酒吃肉的八旗兵心中虽有些许不情愿,但还是立刻整顿行囊装备,随着队伍骑马出城。

数万骑兵在黑夜中犹如一条阴险的毒蛇,行走在蜿蜒崎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轰!

山海关内,正在处理军务的吴三桂,被炮声吵得停下了笔。

“什么事?”

不多时,一个传令兵慌张的跑了进来:“建奴的镶蓝旗和镶红旗正在集结,似乎是要攻打关隘。”

“什么?”吴三桂直接站了起来。

他伸出双臂,旁边的几名土兵立刻将甲胄拿过来,开始给他穿戴盔甲。

“建奴有多少人?”

“数数量不明。”传令兵咽了口唾沫。

吴三桂怒目圆睁:“来人,赏他二十军棍。”

“大人息怒,对方旌旗招展,末将确实数不清人数。”传令兵哭丧着脸,哀求道。

吴三桂面沉似水的推开帮他穿戴甲胄的土兵,拿起武器冲了出去。

来到院子里,吴三桂直接往东看。

在关城以东十里的边墙子高地上有一座烽火台。

高八米、底部周长近六十米,上设烟墩,下有营房。

驻兵一旦发现敌情,昼则举烟,夜则举火夹以火炮,传递敌情。

此时烽火台狼烟升腾,火炮的轰鸣声大作。

显然敌人的数量已经超出了想象。

吴三桂立刻登上城楼,拿起千里眼往远处查看。

果然,数不清的八旗兵正在远处集结。

这些八旗兵体型健硕,盔甲明亮,武器精良,胯下的战马膘肥体壮,一看就是精锐之中的精锐。

军阵最前面的是壕桥,这是一种可以用轮子推动的浮桥。山海关护城河宽十六米,深八米,若想攻城需先渡河。

壕桥旁边摆着攻城云梯,重甲步兵站在云梯后面蓄势待发。

云梯并不是加长版的梯子,如果用现代的东西来形容的话,和高空消防车极其相似。

最下面时轮子,轮子上面是车架,车驾四周用木板和铁皮进行防护。

上面是顶棚,顶棚用同样的材料制作而成,但多了一层沾水的棉被或者一些不易燃的东西。

梯子可以折叠,到达指定位置后展开梯子,梯子上面的铁钩会牢牢挂在城墙上,除非云梯毁坏,否则梯子不会被推下来。

攻城云梯后面站着一排排的土兵,他们身穿棉甲,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等待着命令。

再往后是战车和火炮,拉车的牛马正悠闲的嚼着鲜草,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恍然不知。

山海关城墙上的土兵们愤怒的握着武器,如临大敌。

这些关宁军都是辽民出身,与建奴厮杀多年。

他们在辽东与建奴厮杀的几十年里,多多少少都有亲人死在对方手上,可谓是世仇。

吴三桂此时已经穿好了盔甲,他放下千里眼,看向一片石方向。山海关一带有两个主要关口,一个是山海关,另一个是一片石。这两个地方地势开阔,是用兵的好地方。

此时的一片石狼烟四起,虽然听不到任何火炮声,但那里肯定已经戒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