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官员!”
听到这个回答后李邦华松了口气,他拿出另一张提前准备好的纸,打开念道:“有一万八千四百二十六人。”
崇祯听到这个数字后顿时一愣,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
将近两万人
如果人稍微少点,他会毫不犹豫的全砍了。
暴君又如何?
但这两万多人确实有点多,全杀了影响时局。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过分的杀戮会影响官员们的积极性。
这些倒还是其次,就怕私下里有人混淆视听,把这些犯罪行为说成工作失职。
说什么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言论。
一旦那样的话,大明官员将会用不作为、少作为回应他。
思索片刻后崇祯做好了决定:“主犯金之俊,杨汝成,张凤翔私通建奴,罪不可赦,诛灭九族!其余从犯虽不是主谋,却也参与其中,全部诛灭三族,以正视听!”
“如何?”最后,崇祯反问了一句。
他这么做一是想看看朝堂其余众人的反应,二是给李邦华撑撑面子。
众人对这个结果满意的不行。
不用李邦华带头,纷纷下跪领旨谢恩。
“诸位!”崇祯站了起来:“大明的官场与以前不同了,多做不一定多错!不做更不会不错!只要你们心里想着大明,想着朕,无论对错,朕都能容得下你们。”
“吾皇万岁!”众人马屁声不绝于耳。
处理完通敌卖国的人,李邦华将话题转到了赈灾上。
这个问题好像很严重,但好像又不严重。
因为灾情大的地方都已经沦陷了。
陕西,山西,河南大部,四川部分地区以及湖广少部,这些灾情严重的地方不是在李自成手里,就是在张献忠手里。
其他地方虽有也有灾情,但相对较轻,且朝廷已经免了全国一年田赋,所以满朝文武对赈灾一事并不重视。
但崇祯不是这么想。
他要借机整顿吏治,顺便将土地司这个部门定下来。
其实在崇祯元年的时候,这位大明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整顿过吏治。
结果是什么呢?
由于很多官员被罢免,导致崇祯元年田赋征收不及时甚至没人征收,那一年只收上来三百多万两白银。
第二年国库吃紧,崇祯要求各部减少支出,于是袁崇焕的裁撤新兵的政策得到他大力支持。
新兵还没裁撤完毕,就发生了蓟州兵变
这或许就是大明朝的蝴蝶效应吧
“陛下,夏粮将收!况且朝廷已经免了全国一年田赋,此时赈灾意义不大!就算现在赈灾,等人员物资运过去时,夏粮也已经收完了!”户部尚书方岳贡说道。
“臣附议!”
“臣也附议!”十来个大臣出班拱手,支持方岳贡。
崇祯淡淡一笑,反问道:“你们说,赈灾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
文武百官互相看了看,都察院左都御史施邦耀拱手道:“救民命,平民怨,收民心。”
“说的好!”崇祯对施邦耀的回答十分满意,“流贼因何而起?”
“一方面是灾情肆虐,另一方面是吏治出了问题。”
“大明对地方官员有两项重要考核,一个是赋税征收,一个是当地治安。”
“有些官员只对上负责,不管下面死活。”
“旱灾发生时,陕西和山西两省的官员此在干什么?”
“赈灾吗?”
“不,他们在征税。”
“田赋加正役加杂税本就不低,辽东战事临时加的三饷直接让农民没了活路。”
“这还不够,没钱交税就抓进大牢用刑拷打。很快,州府的监狱关满了拖欠税款的老百姓。为了活命,老百姓只能揭竿而起。”
“这种只对上不对下的吏治行为简直可笑,朕要改一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