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收复宣府(上)(27 / 35)

玉狠狠地握着拳头。

她吩咐秦翼明:“擂鼓,升帐。”

忠州城本就不大,再加上张献忠在百里之外的万县虎视眈眈。

所以不到一刻钟的功夫秦良玉麾下所有战将齐聚一堂。

她甩出一道手令,对着秦翼明说道:“翼明,稍后你随本都督去往重庆,接管陈土奇手中的三万七千兵马。然后将所有兵马调往重庆,等待本都督将领。”

(这里的兵指战兵并非守兵)

“遵命!”秦翼明拿过手令。

“佐明,你带本都督手令去往顺庆,将他手中的三千兵马调往重庆,然后等待本都督将领。”

“马万年,你随本都督一同去往重庆。到达重庆后本都督会给你十万两银子,你带着这些银子去西南招募一万溪峒兵来,不得有误!”

秦良玉的孙子马万年一怔,脸色复杂。

溪峒兵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寻到两宋时期。当时的溪峒兵叫峒丁,是两宋时期邕州地区少数民族所组成的军队。

到了明代,溪峒兵便成了西南一带少数民族军队的统称。

秦良玉掌管的石柱土司位于三省交界处,人员构成十分复杂,所以溪峒兵的数量比较多。

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土兵平日里只干守军的活,想让他们出战必须得加钱!

“奶奶,溪峒兵分布广泛,若想招募一万人少则半月,长则月余,再加上往返的路程,一个月时间根本不够。”马万年担心道。

秦良玉瞪了他一眼:“这是军帐,在这里要喊职务,听到没有?”

马万年吓得缩了缩脖子,不敢再说话。

“你尽快招募,本都督暂时用不到那些人,其余的不用担心!”

最后,秦良玉盯着王忠说道:“王百户,麻烦你们与本都督立刻启程去成都,解决军饷问题。”

第155章 河间急报

京师,皇极殿。

建奴即将南下只是个猜测,在建奴没来之前,一切都得按部就班的进行。

所以此时此刻,众人聚在一起商议国政。

“陛下,金之俊,杨汝成,张凤翔等人不但私通建奴,而且私通流贼,证据确凿。经三法司会审后押在天牢,等候发落,这是他们的供词。”

李邦华作为内阁首辅,站在最前面向崇祯汇报情况。

“此案共涉及多少官员?”

李邦华咽了口唾沫,叹道:“此案共涉及官员三十九人,其中五品以上的一十七人,五品以下的二十二人。”

朝堂上一片肃静。

这些还只是主谋!

如果把所有参与的人都抓起来,现在朝堂上的人还会少一半。

为何?

大明的朝堂是一趟浑水,若想融入朝堂,必须先蹚浑水。

私通建奴的人不会把我要给建奴送物资几个字刻在脸上,他们会通过隐蔽的方式获得各种手续,通过合法手续合法出关。

举个例子。

如果想把一门火炮运往边关,先要给火炮找好下家。

这里的下家肯定是边关守军。

边关想要,兵部想给,接下来就得通过户部审批银子,工部制造!

制造完成后,由工部或者兵部,户部派人押解去往边关。

这里面涉及到的手续复杂繁琐,遇到较真的人还会给边关下达公文确认。

如果想加快速度,就要通过关系了。

而中间审批人根本不知道火炮的最终去向,还以为是给明军打建奴去了。

果然,李邦华补充道:“另有不知情人土二百零八人,均在六部和其他衙门担任要职,由于他们并不知情,所以臣并未将他们羁押。”

崇祯他沉吟片刻后问道:“李阁老,这些人的九族加起来有多少人?”

李邦华脸色一变,用眼角余光扫了眼身后声音颤抖的问:“陛下口中的这些人是指涉案官员,还是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