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封信:做理性的怀疑者(1 / 3)

态度:吴军家书 吴军 4211 字 2023-08-12

MIT的很多学生一直在嘲笑特朗普总统缺乏科学知识,他的女儿伊万卡在电视节目中表现出的数学能力也让大学生们难以恭维。在MIT等大学里,特朗普是一个坏典型,而且因为学生们不喜欢这个人,对他的政策也一概反对。梦华写信讲了大家的看法,那些看法既反映了年青一代的知识精英对科学的热衷,也反映了他们清高和考虑问题简单化的一面。这是我对她说的这种现象的点评和看法。

梦华:

你上次讲到你的同学们嘲笑特朗普总统缺乏科学知识,进而反对他的很多政策,甚至只要是特朗普总统赞同的,就一定要反对。我觉得,这种做法正好反映了你的很多同学还太年轻,不仅对很多事情缺乏判断力,高估自己的学识,而且自身缺乏一种科学态度。当然,我知道指望18~22岁的学生成熟起来不容易,这个年龄段的人有表达自己不成熟思想的权利,但是希望你清楚,科学远非你们想的那么简单,而你们甚至你们的老师对科学的理解都可能有误。

今天我和你谈谈我对科学的看法。

首先,科学不代表正确。

什么是科学?从广义上讲,人类任何一种能够自洽的知识体系都可以被看成科学。按照这个定义,数学、历史学,都可以算是科学。从狭义上讲,科学是指源于古希腊,建立在严格逻辑推理之上,后来在近代西方科学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证实和证伪的完整体系。按照这个定义,数学并不是科学,因为它是建立在假设前提基础上的,而历史学也不是,因为它无法证伪。但不管是广义上的科学,还是狭义上的科学,它们都注重一点,就是看重方法和过程,而不是结论。

为什么过程和方法比结论重要呢?因为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很容易,很多事情蒙一下还有一半蒙对的可能性。我在家的时候和你说过,不能走的机械钟,一天还能准确报时两次。很多人炒股,总是赔钱,偶尔赚一两次钱,就把自己当股神了,其实,不走的钟的表现可能比这些“股神”更好。因此,仅有结论是不行的,需要一套方法能够不断地发展科学,才是正道。在科学上,我们强调坚持实证精神,强调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强调要不断推翻过去的权威这种思想,因为有这样知识的积累才能叠加,人们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人们通常对科学的一个误解就是把它等同于正确,把正确等同于有用。很显然,正确不等于有用。如果你说明天要么下雨,要么不下雨,这当然正确,但是毫无用途。类似地,正确和科学也不能画等号。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宇宙的尺度上并不正确,或者说不准确,但这并不能否定它的科学性。类似地,一个巫医通过烧香治好一个绝症患者的病,并非他的做法就有科学性。科学是方法和过程,相信你对于这一点的体会会越来越深。

其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没有绝对正确和绝对真理。

既然科学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过程,随着我们对世界认识的加深,就会发现之前的一些认识可能是肤浅的。因此,真正有学识的科学家总是对世界和世界的规律充满敬畏,而不会说他们代表正确,只有宗教人士才会说他们手里握有绝对真理。

如果你认可了这个道理,我们再往前走一步,就能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科学家并不高人一等,也并不比别人更接近真理,因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并不会因为学历高、职位高就能更接近真理。因此,如果谁因为自己是MIT的学生,就嘲笑学习商业出身的特朗普,进而否定他的所有政策,则是非常肤浅可笑的。事实上,虽然特朗普的科学知识不如你们,更不如你们的老师,但恰恰是这位被很多所谓的知识精英看不起的总统,知道科技的作用,致力于改进中小学的STEM〔1〕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