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废人。这些富豪,比如洛克菲勒、卡内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钱是为了让孩子做喜欢的事,而不是为了炫富和无所事事,因此,他们将大部分财富捐了出去,这给所有人带了一个好头。美国有一大批慈善基金会是在那个时期建立的。三是希望钱能够作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今天一些人捐款,其实是有附加条件的,甚至有一些政治性附加条件。这些条件通常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一种理想,或者为了一个族裔、群体的利益。比如很多人在大学里设立一些奖学金,就是希望能够保障一些族裔达到录取要求,让没有钱上学的人实现上学的愿望。
因此,我觉得上哈佛、耶鲁或者MIT这样学校的目的,首先不是学习赚钱技能,而是学习如何成为精英,以便将来有钱了反哺社会。事实上,中国过去很多士绅也是如此,懂得要自己掏钱给家乡修桥铺路,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在名牌大学学习,眼界不在于看不看钱,挣不挣钱,而在于能否看透钱,认清钱仅仅是媒介这种性质,这比挣钱本身更重要。不少华裔学生从哈佛毕业,满足于做一个电脑工程师、华尔街的股票交易员,或者一个家庭医生,挣的钱或许不少,但是从社会影响力来讲,依然没有摆脱穷人的心态。美国不少私立名校并不情愿招华裔学生,因为那些人毕业,对学校的声誉和利益没有太多帮助。
懂得钱的用途,当然还需要有挣钱的本领,否则上面讲的理想都是空谈。能挣到大钱的关键在于要捡西瓜,不要捡芝麻,一个西瓜的重量抵得上200万粒芝麻。因此,做一万件小事,时间花得不少,效果未必抵得上一件大事。雅虎公司在它规模最大的时候,几乎涉足了互联网所有的领域,提供的服务多得不得了,数都数不过来,但是没有一个是世界第一,很多服务流量和赢利能力非常有限,都是一些小芝麻。最后加起来,还不如谷歌一个广告产品的收入高。在中国,有不少类似综合体的公司,看到别人在哪个行业赚了钱,自己也要涉足,最后分到芝麻大一点儿的市场份额,得不偿失。这些公司,人数是腾讯或者阿里巴巴的几十倍,市值却只有它们的几分之一。
我常常和你讲,人要大气,就是这个道理,千万不要为一些蝇头小利动脑筋。我经常看到身边一些人有如下行为,都属于捡芝麻,比如:
为了拿免费的东西打破头;
为了省一两元的打车钱,在路上多走10分钟;
为了抢几元钱的红包,三五分钟一直盯着微信;
为了挣几百元的外快,上班偷偷干私活;
为了在黑色星期五抢东西不睡觉;
为了一点儿折扣跑5家店,或者在网上比价两个小时。
有这样行为的人不大气。
怎样才能捡到西瓜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一块百达翡丽手表能卖10万美元,还经常缺货,而中国生产的一块石英表只需要几十美元。同样为了看时间,为什么前者比后者贵几千倍呢?因为它做到了极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朗道把物理学家分为5个等级,第一级最高,第五级最低,每一级之间能力和贡献相差10倍。在第一级中,朗道列出了当时几个世界级的大师,包括玻尔、狄拉克等人。在第二级中,全世界只有十几位。在所有的物理学家中,朗道给出了一个零级大师,就是爱因斯坦。朗道所列等级的最核心思想是,人和人的差距,能力和能力的差距,是数量级的差别,而不是通常人们想象的差一点点。
其实,任何专业人士,根据能力贡献,都可以仿照朗道的方法分成5个等级,比如对于工程师,我是这么分的:
第五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