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封信:一生永远不要碰的三条红线(2 / 3)

态度:吴军家书 吴军 3329 字 2023-08-12

有10%的波动,你就“见外婆”了。几天前,巴菲特发布了2017年给股东的信,他提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过去半个世纪遇到过4次股票大跌的情况,有两次超过50%,两次接近50%。如果该公司多加了哪怕一倍的杠杆,就已经“见外婆”4次了。当然,只要有一次,今天就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这个名字了。在20世纪末,世界上一些最聪明的经济学家和投资人,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创立了一个叫作“长期资本投资”的公司,加了10倍左右的杠杆,结果欧洲和亚洲出现了一点儿风吹草动,他们就“见外婆”了。可见,在投资中,严于律己和恪守原则比聪明与专业知识更重要。

为什么不能做自己不懂的投资呢?一方面,这是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胜算微乎其微。巴菲特从来不投资自己看不懂的公司,以及自己看不懂的金融产品。巴菲特因此失去了很多非常赚钱的投资机会,但是这没有妨碍他获得超高回报,因为他得到了自己应得的。另一方面,你看不懂的投资里面常常有很多陷阱。事实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金融机构的很多金融衍生品都有这个特点。巴菲特说,他花了一天时间看了一大本说明书还没有搞懂那些衍生品,这说明里面恐怕有猫腻。事实上,大道至简,如果有人刻意把简单的道理搞复杂,你就要对他们有所防范了。这条原则,我希望你不仅在投资时需要知道,也要把它贯彻到生活和工作中。

人通常不会在一开始就做自己不懂的事,但是当一个人在一些领域获得一点儿成功时,就会觉得自己无所不懂,无所不能,然后做很多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最后一败涂地。和巴菲特一同吃饭的D伯伯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他在20多年前就夺得了中国央视广告的标王,这相当于拿下美国超级碗的广告位。广告让他的公司的家电产品在中国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当然,他的公司为了树立品牌,从每年投入几亿元到现在投入几十亿元做广告。这自然养肥了一些广告公司。这时,他手下的一些高管就建议,与其让广告公司赚钱,还不如自己成立一家广告公司,或者收购一家。D伯伯并不认可这个建议,认为自己办广告公司一定会办砸,因为他不懂这个行业。高管和他据理力争,那些人说:“您怎么就肯定我们办不好呢?或许我们能够学习,能够办好。”D伯伯解释道:“我确实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不能办好,但我知道一定会是一个失败的结果。因为如果你们的逻辑成立,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应该是可口可乐广告公司,或者宝洁广告公司,但结果不是,这必然有原因。”这个非常特别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他从巴菲特身上学到的智慧。D伯伯一生只做他看得懂的事,到了智能手机时代,他旗下的智能手机公司占了世界市场很大的份额。相反,当年和他一样拿下央视标王的那些企业,最后都是昙花一现,今天已经找不到踪迹了。

我希望巴菲特的这两条建议能成为指导你一生的行为准则。除此之外,我再给你一条投资建议,那就是永远不要眼红别人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投资机会,或者说投机机会,不要因此乱了自己的方寸。我周围总是有人和我说:“如果我当初买比特币,今天能赚100倍了。”我告诉他们,这种说法毫无意义。这种事遇上了,就如同中彩,是运气,遇不上,也不必在意,因为人生的机会还有很多。很多人看到别人在很便宜的时候买了点儿股票或者其他什么东西赚了钱,总想着自己也能捡到便宜,这就如同中国人说的守株待兔。事实上,通常怀着这种心态想赚钱的人,买来的都是垃圾,而不是什么便宜货。退一万步讲,即使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到了股票,恐怕在涨一倍或者三五倍时就会卖掉。当初百度公司上市时,我拿到了很少的配额,相当于每股只花了不到三美元〔2〕,但是,我在每股十几美元的时候全部出手了,今天每股的价格是200多美元。即便我这样有耐心和定力的人,尚且不能保证拿着便宜货直到利益最大化,何况那些投机者呢?因此,投资永远不要试图把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