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封信:生活是具体的(1 / 3)

态度:吴军家书 吴军 3571 字 2023-08-12

梦华MIT后,我就建议她参加交换生计划,哪怕她仅仅在国外的大学待上几个月。如果有可能,我认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最好。梦华对这件事不是很在意,也不觉得有很大必要,因为她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

梦华:

之前我们聊了好几次你是否应该到国外做半年交换生,我一直认为这应该是一个优先级较高的事情,即使它会让你的毕业时间延长几个月。到哪里交换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在此之前必须花很长时间学习当地的语言。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推荐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它有欧洲的MIT之称。当然更深层的原因是你在那里可以了解一些德语国家,特别是德国和瑞士人做事的方式,他们做事和看待问题和美国人有较大的不同。

你经常会用到德国货和瑞士货,对比美国货,它们的品质要高很多。按说美国人的科技水平不差,但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这确实值得深思。我记得我们很多年前第一次到德国,就有这样一个印象。幸好它现在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否则它真的有能力再发动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这个民族确实很奇特。

2015年在北京的时候,我们见到了我的一位在德国生活了20多年的老同学张伯伯。我们和他一起吃过晚饭,不知道你对他是否还有印象。那天,我们聊起德国人为什么总的来说能把事情做得比其他国家的人更好一些。张伯伯讲的一些原因,我至今印象非常深刻,显然对德国社会和德国人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才能说出那样的话。他那次转述了德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生活是具体的。简单的几个字,含义非常深刻。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记得当时张伯伯是这样说的:

德国总体来讲各方面在世界上都算是好的,经济发展比较好,社会也还算公平,一些科技领先,政治上比较清廉。但是,这并不是说德国没有问题,它远不完美,世界各国遇到的所有问题,各种丑恶现象,比如刑事犯罪、贪腐、贫富差距、金融诈骗、犯罪等,德国也有。然而,德国这些问题的程度会轻那么一点点,社会会好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放到一起,就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我每次回国时,总要和不少人吃饭,应酬。在饭桌上,大家经常就中国的一些腐败现象争论。一些人会说,腐败很严重。但是马上会有几个人站出来说,腐败现象各国都有,然后他们会马上举出几个国家的例子。比如,阿拉伯和北非的政客只要愿意给克林顿基金会捐钱,就能见到当时担任国务卿的希拉里。澳大利亚在希拉里竞选失败前,为了巴结这位可能当总统的人,给了克林顿基金会8000多万美元的政治献金,等等。的确,如果抽象地谈论贪腐,各国都有,互相攻击就扯不清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德国人会说,“生活是具体的,不要泛泛地谈这个概念,到底各国贪腐情况怎么样,中国有多严重,美国有多严重,其他国家又有多严重,拿出来比一比就好了。同时,也不要静态谈这件事,10年前中国的情况是什么样,今天是什么样,社会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如果今天的情况比10年前好很多,即便有贪腐,也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如果更严重了,那它就是问题”。

这类例子很常见。你经常看到媒体上有这样的争论,到底电动汽车是环保,还是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或者太阳能发电是否真的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支持这些新技术的人的观点很明确,但是反对的人也有自己的道理。比如反对电动车的人会说,全世界大部分电能还是靠燃煤产生的,而产生单位能量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汽油可高不少,因此使用电动车不过是将污染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这两派人在媒体上永远在争吵,以至于政策的制定者永远是为了选票去投票,而非真正致力于改善我们的环境。按照德国人的思维方式,这件事其实并不难解决,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