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滚滚前行,终于在天色彻底黑下来之前回到了宣义侯府。
已经得知宫里消息的宣义侯夫人卢氏,带着一众丫鬟仆妇还,有妾室郑氏一同簇拥在大门前等着。
来传信的人知道的也不多,只笼统说了个大概,可也足够一众妇孺心绪翻腾后怕不已。
等的时间越长,众人心里越是不安。
侯夫人卢氏已经不知道第几次对着妾室郑氏飞眼刀子了。
她跟侯爷沈峥相识于微末,彼时沈峥不过是家徒四壁的秀才,算是有几分才学,她父亲是县里的举人老爷,乐善好施,喜欢扶持有才学又上进的读书人,沈峥便下这样入了他的眼,到了她及笄的年纪,便为他们定下婚约。
她只盼着沈峥能学有所成中举入仕,却没想到接连落第的沈峥,会摇身一变成了盛京城里的权贵。
她虽然出身书香门第,可却不爱读书,加之爹娘只有她一个女儿,难免娇纵。
所以,初入盛京,她其实自卑又不适应,甚至想过倒是不如回去原籍,反正父亲给她的那些嫁妆,省些用,一家子也不至于饿死。
可没想到,沈峥会纳妾,对方还是高门贵女,当然,这高门是相对于她而言。
可也足以让她心里不痛快了。
她一度郁郁寡欢,甚至私下里跟沈峥闹。
好在那郑氏容貌不显,年纪又大,沈峥并不喜欢。
时间久了,她便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却未曾想,这郑氏虽然貌丑又老,却是个有心机的,不知耍了什么手段,竟然笼络住了沈峥,还让他留宿在她那里。
这成了卢氏心头一根刺。
郑氏又数次当沈峥面提及,让府里大儿姐管家,没得让外人笑话,言外之意,是要把管家权要过去,这更让她如临大敌。
她毕竟是府里主母,即便大姐儿管家,也都用的她的人,对她效忠,府里的事,她多少知道一些。
之前沈峥为了中秋宫宴的事,数次去找郑氏的兄长,虽然不知具体为何事。
可这个节骨眼上,宫宴出了事,卢氏想当然便觉得是郑氏这个扫把星惹的祸。
她进门之前,府里可没出过这样的大事。
郑氏一直低垂着头,长长的眼睫打下一小片阴影,也挡住了眼底的光,无人知晓她此时心里是何滋味。
伺候卢氏的都是她的心腹,见她面色忧愁焦急,不时说些宽慰地话开解。
“夫人莫要担心,侯爷定然吉人天相,咱们侯爷可是有福气之人,定然能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是啊,再说不是还有大小姐在,咱们大小姐能文能武,是会些拳脚的,又孝顺,定然能在关键时候护着侯爷,不让府里因主君闪失而动荡不安。”
有人开口,便有人不甘落后,各种宽慰的话,争着抢着出口。
卢氏听了,心绪稍安,也觉得有道理。
她那夫君沈峥,的确是个有福气的。
谁能想到门第不显的,还能捡漏成了盛京城里的权贵。
至于长女沈书仪,也的确还算是孝顺,虽然她一向觉得她练武粗鄙,可若是这次能护佑侯爷,那她也就不管了。
正想着,耳边传来粼粼马蹄声,抬眼看去,便见是挂着侯府标志的马车正缓缓驶来。
众人纷纷迎了上去。
不多时,便把马车围了起来。
卢氏当然占据最有利位置,几乎捏着帕子泣不成声,“侯爷…”
沈峥凝眸思索了一路,加之忍痛给自己胸口一刀,此时也已经是强弩之末,马车停靠好,便虚弱的开口,“扶,扶我出去…“
闻言,卢氏心头顿时咯噔一记,等不及掀开帘子探目看去,烛灯下,只见沈峥惨白一张脸,浑身写满了虚弱。
她刚要上手,却又缩回去,招手吩咐身强力壮的护卫赶紧把人搀扶出来,又急声吩咐管事在前头把路照亮,莫要有一丝闪失,同时招呼府医赶紧跟上。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