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2)

刘琦的拉拢在安在涛的意料之中。

但他也就是听听而已。

他已经贴上黄总编的标签,与刘琦注定是对手。黄总编对他有提携之情,是他的官场引路人,他不可能背叛黄。

这是做人的基本底线。

而且越是往后,黄总编给予他的助力就越大,而刘琦却是个心术不正的人,唯利是图。

孙兰于是安排安在涛去追踪报道。

安在涛明白市高官无非是想要进一步渲染“强拆”高架的必要性和正当性。

这样的后续没什么技术含量。

于是他就出门去了。

离开晨报大厦不到一百米,就听路边的公交车站牌下,传来一声轻盈的呼唤声,“小涛!小涛!”

安在涛轻轻点下自行车,扭头望去,见夏晓雪换了一身天蓝色的运动T恤和短裤,穿着双白色的板鞋,就站在路边翘着脚向自己挥手,娇媚的脸上挂着深深的喜悦,手里还捏着一张报纸。

安在涛骑过去,笑道,“晓雪,你怎么过来了?”

“小涛,恭喜呀,我今天买了一份晨报,一看头版就是你的稿子呀……我爸说你有点意思。”

安在涛笑了。

夏天农作为官场老油条,窥出些许端倪实属正常。

“报社让我去高架桥一带去做采访调查,准备*个后续报道。晓雪,你跟我一起去吧?”

“嗯,我今天没啥事,就陪你转转。”

不大一会儿,安在涛就载着夏晓雪来到了高架桥之下。

这座高架桥横跨博阳、山禾两区,在90年代初的滨海,可算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项目。

巨大的钢筋结构七横八竖地横亘在头顶,一直蔓延向西侧的城区边缘伸展而去。可能因为此刻不是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安在涛此刻并没有看到繁忙的车流。

“晓雪,这高架桥的存在,割断了三个街区,只能通车,没有人行道,行人只能绕道而行,当初规划建在高架桥附近的这些商铺,其实根本就没有太大的客流量,你看看,他们生意并不好。”

夏晓雪对这些并不感兴趣。

不过她还是顺着安在涛的话说道,“是啊,如果拆了这桥就好了,两个区就能尽快发展成一片,也能盘活这一带的商业。”

“晓雪你脑子太灵活了,这随便一说,就给我的稿子提供新思路……我看啊,你不该学文科,而应该去学商贸,没准将来是一个女强人。”

夏晓雪嘻嘻一笑,得意的道,“我妈也这么说呢,所以呀,我爸爸准备把我安排进市经贸委机关去。”

“哦,那不错呀。”

安在涛心中有数,作为副市长的独生女,有燕大这块名金字招牌,夏晓雪自然是能进滨海市最吃香的机关。

“对了,晓雪,我昨儿走了后你爸妈……”

“小涛,我的心你还不知道吗?”

夏晓雪依偎过来,靠在安在涛的肩上,坚决道,“他们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我们都会在一起的。再过上两年,等我们都工作了,我们就……”

夏晓雪脸上浮起一抹羞红道,“我们就搬出来住!”

……

安在涛又跑了一趟交通局,*了一些简单的数据,基本上凑齐了这篇纵深报道的素材。

安在涛明白,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

杜庚拆掉高架桥建设立交桥乃至一条海滨大道的心思很迫切。

但尽管高架桥的弊端明显,可因为是前任书记所建,他就算是有拆的想法也不能直接说出来。

所以必须要营造高架桥阻碍经济展、影响交通安全的舆论环境来。

这是很常见的政治手腕。

只要安在涛的稿子切合杜庚的意图,他会因为这篇报道在滨海媒体界崭露头角,声名初显。

也没准他会因此获得杜庚赏识,为将来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回到报社。

大约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