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1 / 2)

到了江河乡,开了一个大会。

就是四个大队的大队长来了,还有乡里的干部一起。

会上,宣布了江山的任命。

散会后,副区长便离开了。

这时候,吃喝风还没起来,干部不敢大吃大喝!

乡里,就三个干部。

住的是一排的平房。

一共有七间房子。

三间是住房,一间是办公室。三个乡长一间办公室办公。

还有两间屋,打通了,做一个会议室。可以容纳五十多人。

还有一间,就是厨房。

没有厨师,大家吃饭,都是自己做饭。

屋后面,堆了不少的柴火。

本乡,就三个干部,乡长是副区长兼任的。

副区长在区里有办公桌,有宿舍。

所以,他每三天骑自行车来一趟,看了后,开个小会,就离开了。

这样,就两个副乡长住在这。

江山来之前,也就一个副乡长。

他也是够苦的,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

有时候,不想做了,就吃喜洲粑粑。

喜洲粑粑是一种特色小吃,主要原料为面粉。

口味有甜、咸两种。

制时皆用上下两层炭火,上层炭火为猛火,下层炭火为文火,在做好的面胚上刷上猪油之后入锅烘焙,在烤制过程中反复刷几次油脂,烤香直至烤酥。

喜洲粑粑外皮香酥而内在绵软,倍受人们喜爱,且层次分明,宛若苍山十九峰十八溪,实为美色可餐。

喜洲粑粑不仅色美味香,而且价廉实惠,向来一直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方便食品,倍受人们的欢迎,同时,也是外出劳动或旅游的绝好便携食品。

晚上,江山新到,刘源做了三个菜,算是欢迎江山。

一个菜是“东山萝卜西湖鱼”。

“东山萝卜”说的是产于剑川庆华、玉华带的蔓菁,剑川白族人的“土片此”。

主要生长在高海拔的寒冷地区,开黄花。

蔓菁的颜色一般都是白色,而东山萝卜(蔓菁)却是紫红色的,这也许是和这里的土壤里含有稀有的碳物质元素有关,而使这样蔓菁成为紫红色,肉质和味道比一般蔓菁佳好。

到了冬季,把蔓菁切成片,用篾片穿成串,悬挂晒干,称为“干那夫”。可以做汤或炒菜,也可与猪肝胙一腌制成罐,是不可多得的绿色环保食品。

西湖鱼,指的是剑川的西湖的鲫鱼,鲫鱼又叫鲋鱼。即的意思是跟从;付的意思是附和、伴随。鲫鱼在水游走,往往是成群结队,相互跟从,所叫鲫鱼或鲋鱼。

东山的萝煮西湖的鱼味道十分鲜美。

可惜的是上一世,在江山重生前,西湖已变成了桑田。

第二道菜:“剑川泥鳅钻豆腐”。

“泥鳅钻豆腐”是剑川很有名气的菜。

在剑川各村寨四周沟渠、水塘、水田、秧田、沼泽等湿地中都可以捕捉到泥鳅,剑川是泥鳅的丰产区。

最容易捕捉的季节是在农历秋分节令前后。

这时,雨水渐少,晴日渐多,水稻即将成熟变黄,要逐渐排放稻田中的水,只要把竹编渔具,白语称的“给”放置在稻田、沟渠、池塘等出水口,泥鳅就会一一落入“给”中。

此时捕捉的泥鳅个大肉嫩,叫“谷花泥鳅”,这时捕捉到的鱼称为“谷花鱼”。

“泥鳅钻豆腐”做法泼辣豪放很奇特:先是要用油炸脆猪皮子,加水煮沸,放入大块大块的豆腐,豆腐越大越好。

然后,把洗净的活泥鳅放入滚烫的锅中,要立即盖上锅盖,这时泥鳅在锅中拼命挣扎,乱钻乱跳,锅盖被撞得“咚咚”作响,由于此时豆腐里面较为凉快,泥鳅就使劲往豆腐里面钻,豆腐被泥鳅钻得四分五裂,有的泥鳅钻到豆腐里不出来直到时煮熟。

等到听不见泥鳅跳动的声音,就可以掀开锅盖,放入盐、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