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安王返京(2 / 3)

经二十五了。

皇子娶嫡妻并不是皇帝直接赐婚就行。这不是皇帝皇子说要娶谁就娶谁的,而是双向选择,朝中大臣可选择是否与皇子联姻,若女方不愿皇家也不能强求。当初这么规定也是为了激励皇子上进,毕竟如果重臣和大家族都看不上这位皇子,这位皇子若想封王就只能找些小门小户的女子了。

如今超过二十岁的皇子未娶亲的只有太子和安王了,毕竟他俩也不需要等着娶妻后封王建府。太子是因为之前要等宣平长大而未娶,而安王是因为边关局势紧张,这十年他来甚少回京,每次来回都是匆匆忙忙,无暇联络朝臣,况且安王残暴之名无人不知,谁也不想将女儿嫁给他,故此没人提起安王娶亲一事,皇帝也不关心六皇子,愣是没想起这茬。

直到太子提起,皇帝才惊觉,这个儿子都这么大了,想起爱妃临去世前反复哀求皇帝好好照顾儿子,皇帝不免有些心虚,于是下令火速招安王回京。

安王是皇帝的真爱端惠贵妃所出,却不得皇帝喜爱,因为端惠贵妃生安王时难产差点儿丢了性命,皇后又买通了钦天监的人说六皇子所生的时辰不祥,所以皇帝不喜欢六皇子,但因着是爱妃所出还是十分关照的。所以端惠贵妃在时,有母亲的庇护六皇子生活还算幸福。可贵妃生产时伤了身体,时常缠绵病榻,在六皇子九岁时,终于撒手人寰。

贵妃去后,伤心的皇帝迁怒六皇子,又怕勾起心中伤感,所以很少见六皇子,也不主动关心六皇子,旁人见此也不敢在皇帝面前提起六皇子,皇后等有皇子的后宫嫔妃更是巴不得皇帝一辈子忘了他。若不是长公主见这孩子可怜多加关照,这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只怕就得在宫中沉寂下去了。

六皇子自幼对兵法感兴趣,长公主求了皇帝给他找来了名师教他习武读书,直到六皇子十五岁时觉得自己兵法读了不少,没有实践终是无用,于是自请去了边关,从小校做起,跟在老将身边学习锻炼。十六岁时夺回了燕云十六州之一的幽州,一战成名。此后三年,接连收复失地,皇帝大喜,破例封了六皇子为安亲王,却被太子安上了残暴不仁的恶名。

皇帝知道这个儿子名声不好,估计婚事会比较艰难,于是就想着让他赶紧回来,好在接下来的秋猎中好好表现一下,看能不能对婚事有所帮助。毕竟这个儿子长得很好,再表现一下勇武,年轻帅气的将军很容易得到女孩的崇拜爱慕。

接到皇帝的圣旨后,安王就开始着手安排边关的防务,力求短时间内不要让北胡发现安王回京,免得北胡趁虚而入。

身边的几个副将在叽叽歪歪,“将军为什么要去京城被人挑挑拣拣,还要去讨好那些无能的文臣。要娶王妃,在将门中找一个就是了。”

“就是就是,那些文臣就会说什么以和为贵,天天想着和谈,向来看不上武将,一直给我们使绊子,还克扣军费。”

“太子这几年没少暗害将军,这次却向皇上提起将军成亲一事,想也知道不怀好意。”

“都怪那个什么宣平郡主,帮助太子排除异己,这几年很多重要岗位都换成了太子的人,我们要军费就更是困难了,本来给的就不多,还要以次充好,克扣许多。”

“这也没办法,谁让原来那些人自身不干净,被抓到了罪证呢。这宣平郡主眼神不好,偏偏看上了太子这个中看不中用的伪君子。”

“就是因为这些,我才更应该回去京城。我们在边关处处受制,就是因为在朝堂上没有助力。若是有人能在朝廷上帮我们稳定后方,我们这仗不至于打的这么艰难。若是没了后顾之忧,踏平北胡又有何难。”安王打断了他们道。

“将军所言极是,只是将军此行只怕不会顺利,如今朝堂上基本只剩下了两派,忠于太子的和忠于皇上的,且多数为主和派,不会轻易被将军拉拢的。”负责接替安王的镇北将军说。

“再难也得去争取。在朝廷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