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2 / 2)

把书递过去。

王德秋先看了陈剑一眼,又对着书仔细研究。

忽然他轻咦一声:“这书的背面封皮好像有点厚。”

说完拿出剪刀,在右上角的位置裁开一点。

只见原本厚实的封皮出现一道细细的缝隙。

他诧异道:“看来我没猜错,里面果然有夹层。”

剪刀继续往前裁,直到剪到底端,一个豁口露出。

王德秋小心翼翼从里面取出一张纸。

纸张叠在一起,表面因为存放时间过久,已经出现较浓的灰黑色。

将纸展开,王德秋看了一眼,笑道:“这上面好像写了10首诗,不过看纸张色泽,应该是真品。

只是那骗子怎么会把真迹藏到赝品的封面夹层里,这可不就赔钱了吗?”

关端端沮丧的表情他时刻都在关注,作为古韵拍卖行的潜在大客户,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他都应该安慰一下。

只不过现在这种情况,他真的想不到安慰方法。

所以见这本书中有夹层后,忙找机会舒缓一下气氛。

陈剑见他说了两句后半天不作声,忍不住开口:“王行长,这页纸应该不简单,要不你再仔细看看?”

王德秋一愣,连忙将目光放到纸张上,瞬间眼睛睁大:

“我……没看错吧?

这好像是文征明的《西苑诗册页》真迹。”

此话一出,所有鉴定师连忙围了过来。

片刻之后:

“真的是文征明亲手所书!”

“万城山在子城东……好诗,好字。”

“不愧是衡山居士,字迹古拙大气,犹如斧刻刀削。

我这辈子能有幸见到,也算值了。”

众人越说越兴奋,眼睛都在放光。

包括陈剑自己也很意外。

虽然他不懂古董,但对文征明可不陌生。

这种不陌生,来自一部叫《江南四大才子》的电视剧。

四大才子分别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

虽然这部电视剧时间有点久远,具体情节已经记不清楚。

但文征明这个人物,依旧让他有十分清晰的印象。

王德秋等大家看完,忙将这幅字交给关端端:“关总,俗话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文征明的《西苑诗册页》价值连城,虽然依旧无法抵消这十四箱古籍赝品的损失,但也算有所收获。”

关端端接过,下意识问:“那这幅字能值多少钱?”

王德秋显然早已考虑好:“这幅字如果放到拍卖行拍卖,成交价应该在5000万左右。”

此话一出,尽管有的人早已心中有数,但听后还是无比震撼。

一幅价值5000万的字,他们在古韵拍卖行工作,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见。

与此同时,大家都看向陈剑。

如果没记错,这幅字应该是这家伙先发现的。

只要他默不作声,事后完全有希望将其昧下来,那样绝对一辈子吃喝不愁。

结果就这么直接拿出来,只能说……

也太败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