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草,怎么做到的?主播,请你正面回答,你是如何做到数十千米外突然减速、然后刚刚好在碰到空间站舷窗时恰巧停住的?”
“嗯?几十千米外突然停住,这很难嘛?真心求教!”
“楼上的哥们,你没开过车还没看过车跑?让你以120公里时速情况下、猛然刹车、制动距离不超过50厘米,你能做到吗?”
“小了,格局小了,用主播的话来说格局确实小了……以光年为单位的地外宇宙空间、几十千米的距离、拿高速汽车的数十厘米刹车距离做类比,着实是格局小的有些过分。”
光年,是距离单位,是光行走一年的路程。
亦是人类丈量宇宙空间的通用天文单位。
每光年距离9.5亿万公里。
而数十千米的“单发烟花”制动路程,以车辆行驶的公里路程类比的话。
相当于在十万分之几纳米的距离上,进行位移。
这种操控精度,以“纳米级微操”来形容,都显得过分夸大。
被那位水友科普过后。
包括忘了跳崖的秃头IT老哥在内,将无数“卧槽”“牛逼”刷的是满屏皆是。
……
若孟浩直播间的17位水友属于“外行看傻了”的话。
那华夏酒泉航空航天卫星发射中心的地面指挥总控部内的专家们,那就是完完全全的“内行吓懵了”。
接到天宫空间站报警,第一时间赶到地面控制台的酒泉发射中心负责人,高平,目睹了这枚没有任何标识的导弹,竟能在数十千米地外宇宙空间进行紧急制动,整个脸都僵住了。
更令他头皮发麻的是。
这枚“三无”导弹,不仅弹体规格小到离谱、无论是燃料加注量还是制导能力都完全超出现代火箭技术技术认知范围、更令他对已知空间理论产生质疑的是——
这枚三无导弹的末端制导。
是如何做到刚好碰到太空站舷窗玻璃,就刚刚好的停下?
这已经涉及导弹精准度领域。
无论是米国的三叉戟导弹、还是罗刹国的白杨导弹或者华夏自有的东方系列导弹。
最高打击精度都高于300米以上。
刚刚好触碰到空间站舷窗并立刻停止……这代表着、三无导弹的末端制导精度已经达到了厘米级。
这无论是对于军用领域的导弹精确制导还是航空航天领域的近地入轨、精确发射都堪称革命性的颠覆。
将高平从震撼中惊醒的。
是一名文职人员。
“高主任。”
“行政总院、科学院、国防总部都来电询问。”
“他们对我们新型导弹的研发试射成功表示祝贺,同时提出质疑,拥有如此前沿的新式人造发射天体计划,为何不及时上报……即便是涉及最高机密,也理应进行模糊性描述、最高加密、并且宝贝归档。”
高平苦笑一声。
用脚趾头都能猜到,高层这是误会了。
“咱们的火箭发射计划并未进行更改,下一枚为天宫空间站提供物资补充的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射时间是半个小时后,这枚没有任何标识的三无地外飞行器,根本不是我们酒泉发射中心研制发射的。”
啊?
那名文职人员有些发懵。
“愣着干嘛,就按照我的话对高层进行回复,一个字不用改。”
被这枚三无导弹吓得后脊背发凉的高平,长叹口气。
“踏马的,别说高层首长们了,就算我,也想知道这枚导弹到底从哪儿来的。”
……
科学院、行政总院、国防总部等华夏核心单位高层。
在得到高平的口语化回复后,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来不及阻止线下会议。
一场通过高空加密卫星信号传输的视频电话会议在三分钟后已经开启。
“包括酒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