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乱,姜忘之并没有注意女儿手上是不是多了什么。
但能让银楼掌柜花三十两买的,定是不凡之物。
“既然是你意外得来的钱,那就好好存着,等你以后出嫁了带着也能傍身。”
“爹,你想的也太远了,我出嫁还早着呢。”
“那也不能乱花。”那么几匹布都有十五两银子了,姜忘之不是很赞同。
“爹,那一匹绒布够我们一家四口一人做一身里衣了,细麻布和粗麻布多缝几层也更做外衫也更暖和,比起挨冻,花十几两银子又算什么。”
姜婉都已经想好了,绒布做成贴身里衣,就当秋衣秋裤穿,贴身又保暖,这样冬天至少能好受一些。
她最怕冷了,一到冬天恨不得立马进入冬眠模式,一想到未来还要在室外过冬,她已经能想到自己会有多绝望了。
“这还没到十月,晚上就冷的不行了,万一冻生病了,看病要花的钱可能更多。”
听了姜婉的话,姜忘之便不再阻止了,他和妻子能忍一忍,但三个孩子确实受不了冻。
最后不仅买了掌柜拿的几匹,姜婉又选了其他颜色的麻布和油毡布,麻布可以再做一床被子,油毡布的不仅可以防水还能防潮,逃荒路上更是需要。
布匹买好,她又给家里人一人买了一双厚底布鞋。
姜婉昨天就发现姜忘之和魏卿安脚上的鞋子都破洞了,应该是走太多路磨的,脚趾头都露在外面。
可家里一人就一双鞋子,想换都不行。
古时候御寒最好的衣物其实是各种动物皮毛,皮袄皮质大氅还有皮靴,可姜婉看了,最便宜的皮靴子都要三两银子一双,皮袄和大氅就更贵了,她承担不起。
哎,钱不禁花啊。
两人又转回粮铺买白米白面,居然发现原本三十八一升的白米白面涨到了四十文,其他粗粮也都涨了一两文。
一旁还有人在跟小二理论,“你这价格涨得也太快了,你们这是趁火打劫!”
小二更硬气:“爱买不买,等我们存货卖完,你有钱都买不到粮食。”
看着已经空了一半的粮铺,姜婉觉得小二说的不无道理。
她想用剩下的钱都买白米白面和油,却发现粮铺里的白米白面就只剩三斗了。
她直接把剩下的都买了下来,等他们出去时,小二立马就挂上了闭店的牌子。
姜婉看着那些细白的粮食,心里总算安心一些。
虽然加一起也才才五六十斤,但一家人省着吃应该也能撑一个月了。
至少暂时不用担心被饿死了。
算是前进了一小步吧。
除了食物,最重要的还有水。
沿街的铺子看到进城采买的难民多,也装了一桶桶水在门口卖。
小的三文钱一桶,大的五文,但需要自带容器。
若是连桶一起买,那还得加一百文。
幸好姜忘之带了一些盛放水的容器。
父女俩把器皿和水袋都装满,最终也只装完一桶。
这些水其实不够用多久,但能装水的东西实在太少了。
人没食物还能撑几天,但没水就是死路一条了。
姜婉有些发愁。
“哎。”牛车还是不方便,姜婉十分想念小轿车。
“年纪不大,心思挺重,这些都是爹娘该担心的事,走,陪爹去喝口茶水。”姜忘之打断闺女的思绪,把人带进了街边的茶肆。
茶肆里南来北往的人多,最是适合打探消息。
两人刚坐下,小二就端了一壶茶水上桌,“客官,这是今日茗粥,十文钱一壶,要不要来一壶?”
姜忘之还没说话,一旁的客人却忍不住皱起眉头问到:“小二,茶水以往不是六文钱一壶,怎会涨了那么多?”
“哎呀,现在什么都涨,这大枣橘皮盐茶,就连水都涨价了呐,世道不太平,我们也没办法。”小二说起来也是一脸苦相,这城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