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2)

是沈安设计的吗?

行啊,这小子有做导演的潜力。

舞台上,国荣哥哥继续春风细雨般问:“小弟,我可不可以问一下,今天的舞台上有多少人,在看我们?”

“保守估计有十亿左右吧。”

春晚这几年的收视率在走低,过年也不是人人都在看春晚。当然,这不能改变春晚是除夕夜,第一收视率的事实。

“十亿?”

“对,十亿。”

国荣哥哥丝毫不遮掩惊诧,他环视周围。

金红两色会场,红座上满满当当。辉煌会场,无数精美的盘具、果品、雕饰、布满全堂。

摄像机是在当年没见过的款式,专业高端。

这样的场面,在港湾从没见过。

国荣哥哥伸出手,吐出的话语轻柔,像是邻家大哥哥对小辈的关心:

“小弟,你们布置这么大的会场,操持这么大的晚会,辛苦了。”

“我今天没有准备,来到这里。我不知道做些什么,才能对得起你们的布置。”

“如果可以,我真的很想拉上阿伦(谭永林),为你们献唱一首。”

国荣哥哥语言中,透露出愧疚。

这样宏伟的布置,得是多少人花费多少的时间才能完成的啊。

沈安惊诧之余,意外感动。

哥哥的话,真诚,高情商。他从没有想过,原来明星是可以这样接地气,亲切的存在。

后台的工作人员,化妆师、场务、摄像师听到这些话,鼻梁发酸。

个中滋味,只有做过后台的人才知道。

某白姓明星,为了自己的流量。私自换掉大家准备的服装,抢占C位。

这背后,是多少工作人员心血付之一炬。

有多少伴舞,原可以让电视机前的家人注意到自己。可,就被白姓明星站着山头不下来耽误了。

服装设计师、场务、编舞多少人会因为那小鲜肉丢掉工作。

对比之下,国荣哥哥真的·····

后台,注视这一幕的黎青袖也默默擦拭泪水。

弹幕停止了。

大家沉默良久,这几年春晚的风评很不好。无数人在网上问候相关人员。

却没有想过,他们也不容易。

王导担心起来。

这句话,之后怎么圆呢?

国荣先生说了,他没有准备。那接下来,又要给全国的观众带来什么节目呢?

总该不会就这么讲两句话吧。

现在,全台的希望都在沈安身上。

沈安清楚,接下来的圆场很重要。他不紧不慢,娓娓道来:

“哥哥,您知道吗?1983年的春晚,也是在几乎没什么准备的情况下开始的。”

“1983年的春晚,那时也没什么刻意的准备。”

“艺术家们,用击鼓传花的方式,选出人来表演节目。那个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是即兴发挥。效果却极佳”

“1983年的春晚,华国至今有人在怀念。”

“因为真实。”

“春节,大家劳累一年。坐在电视哪有什么高要求,只是图个年味。”

“如果,把一切表演标准化,要求化,体制化,那哪是给老百姓看的什么晚会。那不成给王侯将相们的表演了吗。”

闻言,国荣哥哥勾起嘴角,目光中闪烁着星光。

对啊,祖国母亲一向是亲善的。

“我懂了,这里是家里的晚会,不是娱乐场。”

此时的弹幕,已经炸开。

【这主持人碉堡了】

【沈安很博学,对春晚历史如数家珍。真的很厉害】

【神来之笔,春晚的意义,是创造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

【好期待哥哥和主持人接下来的对话,他们表演什么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