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我們那一邊被稱爲是拾骨葬。”
爲什麼會有這樣的二次葬習俗呢?
並且大多數說有這樣習俗的地方,都是當年隸屬於百越的區域。
因爲當年百越這地方是瘴氣沼澤,許多的蚊蟲鼠蟻。
氣候也是非常扇熱和潮溼。
“爲什麼當年百越的古人要這樣做呢?
這裏也是有原因的,因爲百越的氣候問題。
先人的骸骨下葬之後,很容易就會被地下和一些蟲子腐蝕乾淨。
所以爲了避免先人屍骨無存,被蟲子給喫完。
就有了這二次葬的習俗。
在3到5年肉身腐爛了之後,打開墓穴。
將裏面的骨頭給拾取出來,清潔乾淨之後。
用一個新的甕來將骸骨再次埋葬好。
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名字。
遷骨葬、“洗骨葬、撿骨葬、拾骨葬、撿金、收骨等。
爲的就是能夠更好保存先人的遺骨。”
聽到這裏大家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的意思?
不過現在環境和一些棺木都已經不一樣了。
已經不會發生當年這樣的事情了。
所以很多地方就已經不執行這二次葬的習俗了。
但是依然有很多當年是百越的地方,依然執行這二次葬的習俗。
“所以可以確認的就是,古滇國當年也是屬於百越的一部分。”葉真說了這樣一句話。
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這裏就有人想到了趙眛的墓。
會不會趙眛的墓也是如此?
觀衆也想到了南越王趙眛的墓。
“趙眛是不是也二次葬過啊?”
“不對,趙眛是中原人,根本就不是百越人,不會遵守這習俗的。”
“聽沒聽過入鄉隨俗啊。”
“可如果趙眛二次葬的話,他的墓室石頭怎麼開啓?”
“我覺得趙眛並沒有二次葬,因爲發現的玉石裏面都沒有趙眛的屍體了,顯然是被腐蝕了。”
緊接着葉真身後又出現了一個青銅器的照片。
“這是在石寨山挖掘出來的石寨山銅鼓。
上面的圖案是什麼呢?
還是一羣羽人在劃龍船,並且羽人手上拿着戰俘的頭顱。
這和青銅貯貝器上的場面是一樣的。”
又是羽人?
這裏同樣也是出土了羽人。
“並且遠遠不止這古滇國,桂西這裏也出土過類似的銅鼓。”葉真身後又出現了一張照片。
同樣樣式的銅鼓,並且上面也有着經典的龍船和羽人。
“伱們猜猜還有什麼地方?”葉真笑了笑。
接着出現了許多的圖片。
圖片上都是類似的青銅鼓,一眼就出來是同一的風格。
並且上面的紋飾都是一樣的。
“在贛西省裏就出土過類似的東西。
整個嶺南的地區也是如此。
只要是在百越的地方,都挖掘出來過這龍船和羽人紋飾的青銅鼓。
並且穿越過桂西,一直向南。
石寨山銅鼓在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也有流傳。
最遠的地方,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