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戛納上空終將飄紅(1 / 2)

王宏是一名網劇導演,年近四十的他兩鬢斑白。

他手持一份今天的報紙,一邊喫着包子,一邊看今天的新聞。

“追光者終將活成他人眼中的光”

有點意思。

王宏降低了喫包子的頻率,新聞看得越來越認真,他知道林高入選了戛納電影節,但是不知道林高竟然無父無母,今天成就是一步一步自己走出來的。

當導演的知道有多難,資金,人員,團隊,設備,場地,哪一個都能要了導演的半條命,從國內到戛納的路不好走的!

相比前幾年看戛納,王宏多了一份感同身受。

“1960年港島電影導演李翰祥帶着電影倩女幽魂參加戛納,那年戛納電影節上出現了首部漢語片,1965年戛納首次出現兩部中國的作品。”

“隨後,中國電影人向戛納發起一次又一次的衝擊,陳愷歌,張一謀,賈科長等六代導演在歐洲留下了熱血與激情的詩歌”

“93年是里程碑式的突破,陳愷歌拿回了一座屬於中國的金棕櫚。”

“當時電影界振奮不已,所有導演都雄心壯志,誓要爲國家捧回第二座金棕櫚。”

“94年張一謀的夢斷戛納,距離金棕櫚只差一步,王家衛導演的止步不前,陳愷歌不負榮光。”

“時至今日,張一謀轉戰商業品,王家衛的作品也在戛納消失,陳愷歌導演還在與‘華娛影視上最江才郎盡’的稱號做鬥爭,英雄遲暮,熱血已涼!”

“中國藝術電影一片荒蕪,而在此時,一個剛過二十,面容稚嫩的男孩,接過前輩手中的紅旗,再一次朝着戛納發起無畏衝鋒。”

“此刻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他代表着全體電影人的意志。”

“我想這就是傳承的力量,獨屬於我們中國人的浪漫。”

“這一次我想他贏!”

“戛納的上空終將飄紅!!!”

王宏揉了揉泛紅的眼眶,自嘲一笑:“四十歲的人了,怎麼還和年輕人一樣情緒激動的。”

“小子,這條路不好走,要加油啊!”王宏在心底默唸。

新聞在網絡上傳播開來,戛納電影節獎項的關注度飆升,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檔次。

“林高能得獎嗎?”

“太慘烈了,只有金棕櫚才能配得上林導這一路的顛沛流離。”

“難,太難了,金棕櫚不好拿,實力,技術,缺一不可,甚至你還要一絲運氣。”

“獎盃不是看誰可憐頒給誰,實力纔是硬道理!”

“不看好林高啊,太年輕了,說實話看到他入圍我就已經很驚喜了,希望戛納能頒一兩個獎鼓勵一下就好,別什麼都沒拿到受心理創傷。”

“今年太難了,102的葡萄牙導演曼努埃爾,82歲的電影大師戈達爾,74歲的傳奇導演肯·羅奇,再說東瀛的知名導演北野武,南韓的林長樹,李滄東,每一位都在電影行業浸淫了數十年的時間,林高還年輕。”

網絡上只有極小極小的一部分相信林高會創造奇蹟拿回金棕櫚的大獎,大部分人還是更理智一些。

可正因爲如此,大家就越發難受,傳奇崛起纔是大家喜歡的戲碼,林高身上有濃厚的中國精神,貧窮且勤奮,深處苦難卻樂觀豁達,愛國情緒熱烈,找不到討厭他的理由。

“一切都要等五月二十九號凌晨見分曉!”

……

“你現在不得了,成了娛樂圈紅人了,現在我在的兩個劇組都在討論你,下次見就要喊林哥了。”楊蜜隔着電話調侃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