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IE是法蘭西自由報紙的主編,在辛苦工作了兩個月後,她發現已經積攢了十幾天的假期,恰逢戛納電影節,她就買了一張機票直奔戛納。
前四天她看了齊內兄弟的【單車少年】,電影講述男孩被父親拋棄後,將父親之前送的自行車作爲父愛的象徵而加以珍惜,與之接觸的人也成爲他寄託親情的替代物。
她感受到了自然主義大師達內兄弟嫺熟的導演功力,行雲流水般流暢的敘事,無可挑剔地剪輯,簡單卻又充滿張力的人物關係讓這個尋求親情的故事帶着獨特的魅力。
ANNIE不經過懷疑會有三奪取金棕櫚的奇蹟。
【藝術家】是對好萊塢古典主義時期電影藝術精華的提煉,將電影藝術創作手法和商業素材完美結合,呈現上一頓愉悅身心的黑白大餐。
ANNIE相信藝術家必有斬獲。
【生命之樹】更是讓她感到驚歎,她覺得將度假點放在戛納真的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她對今天的電影充滿期待,看影片名字像是一箇中國導演,海報上印着兩個中國女演員,據她的瞭解,中國好像不允許拍同性題材吧?
那中國導演對同性題材的理解是什麼?
ANNIE期待的坐在影院內。
電影畫面的鏡頭很真實,也很美。
某一天,純真、懵懂、混沌的黑髮小姑娘在人羣中看見犀利、嫵媚的藍髮姑娘,一切就不一樣了。
有些愛情,從一開始,就是不一樣的味道。
她們是一見鍾情,相識,相愛。
從高中時期的懵懂,到工作之後,同居,她們在一起的時間不短。
但是兩個人無可避免地出現不同步、觀念分化,不再相互理解。
黑髮女孩與藍髮姑娘的藝術圈格格不入,她陷入無比的孤獨,身體出軌是她唯一能尋找到的呼吸的出口。
表面上藍髮因此而爆發,實際上只是給岌岌可危的感情一個合理地崩塌的理由而已。
藍髮一出現,ANNIE就感受到她身上一種很強烈的吸引力,她看起來是那麼深刻,性感,靈魂。
主要還是性誘惑力!
ANNIE看到的藍髮女孩都衣着正常,她不知道中國女孩是不是日常就那麼穿,很隨便,甚至老土。
但她非常誘惑ANNIE,她一出現,ANNIE就感受到那種性誘惑。
那種穿透ANNIE的吸引力。
電影有幾處畫面,書籍,繪畫,同性酒吧,遊行,很學生,很藝術。
ANNIE挺喜歡看她們那樣碎碎念,有點像她的生活。
在這段感情裏,黑髮女孩更加感性,一份教師的工作加上藍髮姑娘,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雖然她有時不快樂,但是她沉浸在這愛情裏,她有藍髮姑娘足矣。
藍髮姑娘更加理性,對於生活她想要的更多,她需要事業,需要實現自己的價值,需要理解她的朋友,當然,也需要黑髮女孩。
生活和自身定位的不同導致了感情天平的傾斜,她們的感情疏離了。
藍髮女孩走得太快,黑髮姑娘已經無法成爲她的精神伴侶了。
黑髮姑娘對藍髮姑娘的愛讓她失去自我,卑微到塵埃裏。
分開的日子,即使三年已過,她仍然無法釋懷,在心痛的時候需要大口地呼吸。
電影高潮的重逢戲,都讓ANNIE心碎。
藍髮姑娘微笑着走進來,但是拒絕喝黑髮姑娘的葡萄酒。
她誠實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