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耐力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不得不說,韋昭訓雖然是一位将軍,但書房中藏書數量絕對不比自己的壽王府少上多少,而且以李清對韋昭訓的了解,韋昭訓并不是利用藏書數量來彰顯自己不止會武,而且擅文的一類人。
若是仔細觀察的話,書架上的大部分書都有翻閱的痕跡,明顯的已被閱讀過。大唐作為一個開明的朝代,對于武官的錄用并沒有硬性的要求,只要能打勝仗,哪怕你鬥大字不認識一個,無論你是漢族亦或是其他外族甚至是外邦之人,歷代皇帝皆可以量才而用,你依然可以位高權重,享盡榮華富貴。
進入書房的韋昭訓,并沒有急于問李清問題,反而是随意的找了本書,靜靜的坐在一旁的椅子上随意的翻閱起來!仿佛此番叫李清前來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分享一下自己書房的書籍一般,所幸在場的兩人都是明白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只不過誰都不想提前發問,以免顯露自己按耐不住的性子,之所以如此,也許是為了所謂的男人的面子吧。
李清倒也不急,自顧自的在書房中找了一本關于兵法的書籍細細閱讀起來,看他那認真的神态竟然比起韋昭訓還要多上幾分!其實李清又何嘗不明白,只要自己能夠忍住,自己在面前岳父大人心中的地位恐怕又要提升一個層次,這是一個考驗,一個韋昭訓專門為自己設定的考驗。
如今的李清失權失勢,若是在沒有一顆過人的心性,又談什麽東山再起,保護韋嫣語不受欺淩,權勢才是男人最好的外衣,若是此刻的李清有着哪怕一絲一毫的表現讓韋昭訓不滿意的話,恐怕即使冒着得罪女兒的風險韋昭訓也要請旨将其留在長安!
不為別的,若是李清沒有手段的話,即使玄宗皇帝任命他為劍南道節度使,以軍隊中将領居功自傲互不服從的性格,李清到時候也只是個傀儡而已。這才是玄宗皇帝敢于放心讓李清獨掌一軍的真正原因,畢竟以前的壽王從未有過帶兵經驗,再加上以前李清溫文爾雅的性格要想在軍隊之中混個風生水起簡直是難比登天。
只是玄宗皇帝千算萬算卻算不到如今的壽王早已不再是原先的那個壽王了,也就注定玄宗皇帝原先的計劃只能被迫流産了,甚是可以算得上是為他人做嫁衣。
李清正是因為明白韋昭訓此番的用意才絲毫不敢大意,這倒并不是說李清多麽在意自己在岳父心中的地位,只是說明韋嫣語在李清心中是何等的重要,有了她的陪伴,李清才敢于面臨一切未知的痛苦,難知的考驗!
越到關鍵時刻李清越不敢馬虎大意,別看剛才韋昭訓在外面口口聲聲的贊同韋嫣語跟随壽王遠赴川蜀,這種話也就只能騙騙韋嫣語母女兩人而已!若是李清真的相信的話,那才是真的傻了呢?畢竟能夠在大唐官場混的風生水起的韋昭訓若是如此的好說話的話,那麽,他也就不會混到如今這個位子。
官場的血雨腥風往往是不見聲色卻能殺人于無形的,動辄族滅,遠比戰場之上真刀真槍要來的厲害許多,而韋昭訓卻始終能夠不受其害,反得其利,并不是沒有原因的!
就這樣,兩人足足僵持了近一刻鐘,韋昭訓看着依舊不動聲色李清,忍不住暗自點頭,一臉欣賞的意味,不過李清此番的表現還沒有達到自己的标準,還需自己進一步考驗!其實由不得自己不慎重考慮,畢竟事關自己女兒一生幸福,韋昭訓不敢也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大意。
即使明知道女兒知道今日發生的事情要抱怨自己,但韋昭訓還是毫不猶豫的做了!身為一個父親,韋昭訓并不想感情用事,若是今日壽王表現的如同坊間傳言的那般落魄,那麽反而就沒有了此次試探的必要了。
正是因為此番李清的表現讓韋昭訓看見了希望,所以韋昭訓才即興布置了此次考驗,只要有一絲希望,韋昭訓就斷然不會放棄,而且就目前而言,這并不是一絲希望,而且是大大的希望。
“不知壽王此番前往川蜀之後有何打算?”終于還是韋昭訓打破了僵局!很明顯,又是對李清的一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