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秦涛眼珠一转,突然想到一件事。
“弟,咱家没唢呐啊!”
秦洋撇了他一眼,老秋横秋道:“大哥,你不会连唢呐都借不到吧?”
秦涛老脸一红,赶紧拍着胸脯表示,“小弟,这个你放心好了,后勤方面就交给俺了!”
秦洋点点头。
这点小事大哥要是都搞不定,要他何用?
“俺早上想吃青椒肉丝面!”
秦涛心里mmp,嘴上笑着回应:“行,俺马上就去整。”
“对了,我要加两个荷包蛋!”
秦洋伸出两根小手指,比划了一下。
“小问题!”
————
秦家虽穷,但没有懒人,秦涛干活也很麻利。
没多会工夫,秦涛就端上来一碗喷香的青椒肉丝面。
青椒和肉丝切得工整细长,满满地铺在面上。
面条是自家和的碱面,黄乎乎的,面香浓郁。
再加上两颗豪横的荷包蛋埋在面里。
真是一绝!
秦洋不吝赞美,竖起大拇哥,“哥,你这手艺杠杠的!”
这一夸情绪价值拉满,秦涛一张脸笑得像朵菊花。
“嘿嘿,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吸溜!”
秦洋吸溜一口面条,滋味甚美。
秦涛心里火热,转头去村里借唢呐了。
约摸十分钟,秦洋面条还没吃完,秦涛就把唢呐借回来了。
秦洋抹了抹嘴,惊讶地看了一眼秦涛手里的木头盒子。
“哥,你这速度够快的。”
秦涛把盛放唢呐的木头盒子放在秦洋面前,一脸嘚瑟,道:
“必须的,俺这点面子还是有的,你看看合适不?”
实则,秦涛心里都在滴血。
那村东头的张三才可不是好相与的。
按他的话说,“唢呐是他吃饭的家伙事,概不外借!”
秦涛好说歹说,又付出了一条香烟,才谈下来他的宝贝唢呐。
秦洋喝完碗里最后一点汤,又擦了擦手,这才小心地打开木盒。
唢呐的结构并不复杂,主要是五大部分:唢呐碗、唢呐杆子、唢呐铜芯、唢呐气盘、唢呐哨片。
映入眼帘的,是一杆黑棕的唢呐杆子,由名贵的紫檀木制成。
其他唢呐碗、铜芯等部件黄澄澄的,十分锃亮。
看得出来,唢呐主人也是个爱惜之人,平时保养的相当不错。
“不错,哥,你是从哪借来的?”
秦涛一看秦洋似乎很满意,心里松了一口气。
他傲然道:“村东头张三才,你听说过没?”
秦洋想了想,记起张三才是靠红白喜事吃饭的。
他又赞道:“厉害!人吃饭的家伙事都借来了。”
秦涛更加得意了,“弟,你赶紧准备准备,咱赶紧开播。”
秦洋见大哥积极性这么高,嘿嘿一笑。
“行,俺跟娘说一声。”
———
青林乡。
今天是赶集的日子,来来往往的人很多。
到处都是摆摊做买卖的。
卖胡辣汤早点的、卖小孩玩具的、卖服装鞋帽的、卖散装粮食酒的、卖三元五元小商品的……
吆喝声、叫卖声、小孩哭闹声……
当真是热闹非凡。
秦涛骑着二八大杠,后面载着小小的秦洋,费劲地在人流里穿梭着。
俗话说的好,人上一万,无边无际。
这会子镇上大集没有万人,几千也是有的。
秦涛看着乌压压的人脑袋,心里都有点打怵。
“弟,人有点多哈……”
秦洋嘴里正在嗦着糖葫芦,敷衍地回了一句。
“人多?人多好啊!要是没这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