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2)

云越继续讲道:

“太子朱标逝世之后,朱元璋悲痛欲绝,但就算是悲痛欲绝,为了大明传承千秋万代,朱元璋还是得选择一个合适的继承人,来当大明朝的第二个皇帝。

现在,摆在朱元璋面前的,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就是一般的兄终弟继,太子朱标逝世,秦王朱樉就是嫡长子,而且秦王武功卓越(指军事上成就很大),按理来说秦王是继承人的最好人选,但是秦王残暴,所以朱元璋肯定不会考虑他的。”

“朱元璋第三个儿子晋王朱棡文武全才,本来也是最好的人选,但如果选择了他,那么之前朱元璋为大明定下的嫡长子继承制,就会被自己所践踏。”

“所以晋王朱棡,乃至于燕王朱棣,都不是朱元璋所考虑的范围。”

云越这一番话解释完,算是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上。

朱元璋在朱标死后,也在开始考虑,该立自己的哪个儿子,或者孙子为太子或皇太孙,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他有些踌躇。

直播间观众也恍然大悟,纷纷讨论着。

【我就说,为什么朱元璋放着几个藩王不立,反倒要立朱允炆,现在倒是给我解惑了!】

【家人们,真相了,原来是这回事啊!不过我倒是想不通,既然秦王、晋王和燕王都不能立的话,也不非要立朱允炆吧?朱雄英的弟弟朱允熥呢?朱允熥难道不比朱允炆好?】

云越看了一下弹幕,解释道:

“朱允熥虽然是朱雄英弟弟,但是自从常氏生了朱允熥不久后病逝,侧妃吕氏被扶正之后,朱允炆这个原本的庶出,也成了嫡子,而且年龄还在朱允熥之上,所以就成了朱标的嫡长子。”

“在不能立几个藩王的前提下,朱允炆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了。”

“因此,朱允熥不被立,就很正常了!”

听完云越分析,直播间观众纷纷高呼,这确实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朱元璋也赞同地点点头。

按照云越这个思路,的确是这样。

这个小伙子,看来对他明朝很了解嘛!

这样也好,问问题也不用担心人家说错了。

云越继续说道:

“刚刚跟大家说过了,朱元璋很悲惨,这不止于他早年丧父丧母,中年丧孙丧妻,晚年还丧子!”

“朱标是第一个!但也不是朱元璋死前,最后一个!”

不是最后一个?

朱元璋心头一紧。

他也不知道,自己之后还可以活多久。

毕竟距离他建立大明,已经过去了二十五年。

他也从当初的中年,春秋鼎盛,到了暮年,垂垂老矣。

六十五岁啊!

在明朝(洪武),平均年龄也不过才三十一岁(网上搜的)。

朱元璋这是绝对的高寿了!

历史上的朱元璋也正是觉得,自己活不了几年,太子还死了,悲痛欲绝。

所以在朱标死后的第二个月,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九月,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

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还可以再活六年,活到了七十一岁!

朱元璋心想,死几个皇子,也正常。

他为了保证大明皇室子孙昌盛,所以除了爱妻马秀英以外,还纳了很多嫔妃,生了很多皇子,一共有二十六人。

除了太子一脉,就是二十五个藩王。

再加上,后来明朝皇帝也会封自己不继承皇位的儿子王位。

所以明朝的藩王,是真的不值钱(指数量)。

云越继续说道:

“洪武二十八年,也就是太子朱标死后的第三年,朱樉也病死了!”

朱元璋心头一紧,蹙着眉头。

朱樉在自己的封地当中作恶多端,死了也好。

只是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多少还是有些感伤。

心中想到,自己居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