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2 / 2)

他们也曾尝试过从被害人的人际关系入手。

发现嫌疑最大的,就是沈梦灵的闺蜜朱晓莉。

通过对学校以及周边的走访调查,发现在沈梦灵被杀害的当天上午,曾和朱晓莉吵了一架,还被班里的很多同学看到。

一时间,朱晓莉成为了最大的怀疑对象,原因很简单。

一,她曾经和沈梦灵发生过激烈的矛盾冲突。

二,她曾在案发当晚单独邀请过沈梦灵出去,而且被很多人都看到过。

三,沈梦灵是在晚上10点左右的时候往回走,朱晓莉却是在晚上11点之后才回的家,这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她在哪里,做什么。

据朱晓莉自己交代,沈梦灵走后,她一个人又在河边走到了快晚上11点。

而且就只是单纯的在河边散步。

她从来没有过杀人的念头。

但河边没有监控,再加上当时是晚上且现场没有目击者。

朱晓莉的话是否能够采信还有待商榷。

于是,雷鸣等人就把调查的重点放在了朱晓莉当晚的活动轨迹上。

看着手中的现场方位图,安无隅用指关节轻轻敲着桌面。

这是他前世认真思考时才会做出的一个下意识动作。

根据地图上的信息,安无隅发现。

从河边到案发地的居民楼,距离1.6公里,且沿途都有监控探头。

此外,监控画面确确实实拍到了沈梦灵的身影,只有她一个人,时间是案发当晚的9点57分。

之后沈梦灵走进了居民楼,身影消失在了监控画面之中。

也就是说,嫌疑人很有可能早就知道了沈梦灵的活动轨迹,提前埋伏在居民楼之内,将其杀害。

那么都有谁知道沈梦灵的活动轨迹呢?

路人,陌生人,有心人,或者是……朱晓莉。

案件兜兜转转始终离不开这个最中心关键的人物。

虽然没有人能够证明在沈梦灵离开后的那段时间里,朱晓莉究竟都干了些什么。

但监控却也没有拍摄到朱晓莉尾随沈梦灵的画面。

案件的矛头又指向了案发地,那栋居民楼。

那么到底有没有可能是居民楼里的住户杀人呢?

安无隅的想法和雷鸣他们一样,凶手应该是案发前仍在居民楼里的人。

可能是住户,也可能是陌生人,总之,嫌疑人一定曾在案发前进入过居民楼。

只要逐个调查居民楼内的住户,肯定能够抓住凶手。

案件似乎已经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