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2 / 3)

见她们说要去大队借粮食,也连忙说道:“你们要去借粮食?等等我,我也去。”

其实宋应晚手里有钱,可以用钱买粮食,但俗话说财不外露,大家都要借她也不想太突出,再说手里留点钱以后说不定就有用处。

由于唐小棠和夏筠刚才已经探过路,所以这一次一行人毫不费力的就找到了刘家村的粮库,到了之后由刘家村的副队长刘胜利带着她们去称粮食。

粮库外面还有一些村里年纪大一点的老头儿老太太,平时也不能干重活,就围在一起编些草席、草帽以及农具,到时候由村里统一送到公社,也能卖几个钱,这些老年人一天也能有几个工分。

这几年刘家村不常来生人,所以看到这些从城里来的知青,自然免不了好奇,农村人大多简单粗暴,好奇谁就一直盯着看,更不要说这些年纪大的了,嘴里还嘀嘀咕咕,因为离得远宋应晚她们也听不真切,但年轻小姑娘都没经历过事儿,避免不了一阵脸红,连宋应晚都有些不自在。

“咳咳,你们都打算借多少?,我们这有小麦、玉米还有高粱,咱们村的红薯还没长好,等以后收了也能换红薯吃。”刘胜利开口道。

说完怕她们没经验,不知道借多少,又开口提醒:“咱们这分粮食一般是年底的时候,你们要嫌麻烦就一次性借够吃到年底的,想多跑几次也行。”

刘胜利说完,也没人开口说话,宋应晚见她们几个神情纠结,就先开口说道:“我先来两个月的吧!玉米、高粱、小麦都给我来一点吧”

宋应晚想着知青点就这么大的地儿,再弄那么多粮食回去都不知道放哪,索性以后多跑几趟。

刘胜利也没说二话,立马叫人给她称了。

唐小棠见宋应晚做好了决定,也跟着说:“那我和晚晚一样吧,不过我少要一点小麦,多称点高粱和玉米吧。”

说完就到宋应晚的旁边乖乖站着。

夏筠和曲小玲也连忙跟着称,不过她们要了四个月的。

回去的路上,唐小棠和宋应晚倒还好,要的粮食不多,重量也在还能承受的范围内,夏筠和曲小玲就比较吃力。

看她们满头大汗的样子,宋应晚仰天长叹一口气,都是一起出来的总不能丢下她们自己跑,于是和唐小棠又返回去帮她们抬粮食,就这样一点一点的挪了回去。

回到知青点宋应晚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要散架了,两条胳膊又酸又胀。

又歇了一会儿,宋应晚就准备去村里转转,看看能不能打个柜子,刚才称粮食的时顺便问了刘胜利村里有没有打家具的手艺人,刘胜利让她去找个叫瘸子刘的。

走之前问唐小棠她们几个去不去,唐小棠自然是和宋应晚一起的,夏筠和曲小玲想着确实需要一个柜子装东西,也都跟去了。

几个人一路上走走停停,问了几个人才找到瘸子刘的家,大门是开着的,院子里堆放着许多木材,不过她们也没进去,先在门外喊了几声。

“你好,有人在吗?我们是昨天刚来的知青。”

过了一会儿,屋里才有人回应,接着就出来一个大婶儿,面相有点凶,一身衣服洗得发白但干净整洁,头发也整整齐齐的盘在脑后,村子里都喊她菜花婶儿。

“啥事儿?”声音也硬邦邦的。

“我们想打个柜子,刘副队长就让我们来这儿了。”

“进来吧。”

说完就转身进屋了,宋应晚她们几个互相望了望,也跟着进去了。

进屋就看见一个男人坐在那刨木材,地上都是木屑,见有人进来了才停下手上动作,起身走了过来,他左腿可能受过伤,腿上的肌肉都萎缩了,走路一拐一拐的。

瘸子刘因为年轻的时候坏了腿,就得了这个称呼,之后就留在村里帮人做点家具,因为手艺好用料实诚,周围几个村儿都来找他做家具,靠这个手艺也勉强能维持家用。

“你们想打柜子?想要什么样儿的?我这有几个已经打好的,着急用的话可以先看看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