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 / 3)

外面风有些大,陈医生站在门口,看着原殷被风吹起空荡荡的裤脚和单薄的身体,回想起陈也粘着他的样子,叹了口气,原殷终究也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只是那沉稳的气质容易让人忽略了他的真实年纪。

到医院后是一项接一项的检查。

原殷和秦朗坐在走廊的一排长椅上,秦朗侧过头看着身边少年笔挺的鼻梁和微微翘起的睫毛,轻声说,“这几天大小朋友要照顾小小朋友了。”

原殷抬起头纠正道:“是以后。”然后神色端正的看着他,叫了句,“秦朗......”

秦朗摆手,抢先说道:“谢我的话就别说了。”

原殷望着他深色的眸子,没再作声。

第二天,原殷拿着一只笛子出现在陈也房间。陈也接过笛子玩儿了一会儿,就放到桌上不再理会。

原殷拿起笛子,自顾自地吹了一会儿,然后问他“你想学吗?”

陈也没有反应,原殷便重复了几遍,直到他拿起笛子放到嘴边轻轻的吹了口气。

原殷见他迈出重要一步,心下暗喜,开始温柔的一点一点教他鼓气。

他心里明白,陈也的智力各方面都正常。只是他封闭了自己太久,不肯与外界有过多交涉。

原殷按照陈医生的嘱托和他安静的相处了几天,陈也从一开始的胡乱吹出气,到最后可以吹出连续的音符。

当他成功吹出一小段音乐,小男孩脸上的表情也会不再那么死气沉沉,眼角带上一丝喜气。

几天下来,不光原殷看着心里高兴,王叔见小男孩的进步也高兴的不行。

又去了陈医生那里几次,随着治疗的逐步推进,陈也对外界的反应逐渐敏感起来,大多时候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态度。

直到某一天晚上,小男孩儿吹完了一整首曲子,对着原殷高兴地叫唤了一声 。

原殷当时呆了一下,反应过来后一把抱起他,高兴地在半空中连转了几个圈儿。

除了在家里的日常行为纠正和引导,陈也还定时去复疗、复检。

后续的事情就变得自然起来,陈也的口中开始蹦出几个字符,然后逐渐成句,一年的时间转瞬而过,陈也的情况日益好转,情绪不再那么单一。

陈医生宣布治疗结束后,陈也在原殷的嘱咐下,朝陈医生深深的鞠了个躬。

原殷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下,听从之前陈医生的建议给他请了家教,学习之前落下的课程。

陈也的话还是很少,会回答问题,但很少主动开口。

请来的老师不止一次向原殷反映,这孩子除了内向,在学习方面很有天赋。

...

用于成长和改变的日子总是流逝的飞快。

陈也13岁的晚上向原殷主动提出了去学校读书的想法。

原殷心里高兴,自己早想将他送学校念书,和同龄人多接触,但又怕他不大愿意,现在他自己提了出来,原殷松了口气,点头答应了下来。

他很快着手准备文件。当初从孤儿院领养陈也时抚养人一栏签的是王叔——他自己的年龄不够,条件也不符合法律规定。

王叔全名王敬平,在他们家干了几十年,出事后也没有抛下这个烂摊子拍拍屁股走人,是原殷现在身边唯一信得过的如亲人一般的存在。

开学那天原殷送陈也去了学校,陪着他走新生报到的流程,然后在学校里转了几圈。

陈也这两年来很少去人多的地方,这会儿学校里人很多,他脸上虽然没有什么表情,手心里却浸满了汗水。

他的个头窜得也很快,两年前还是一个瘦瘦小小如困兽般的小家伙,现在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