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接受,但实际的情况是,苟政达的见识比屠晋平低得多,对事物的是非判断也不在一个层次上,也难于判断别人的意见是对还是错,因而只管一味的排斥,最终按照自己想象的意见来办,在实际工作中显得专断得多。
人们常说,思想有多远,人就能走多远。这话用来形容屠晋平似乎是恰当的,初始时勤奋工作,慢慢到了县委书记,但其后自甘堕落,最后沦为罪人。这句话用来说明苟政达,则十分的不恰当,苟政达是一个没有多少思想的人,一惯以严谨、甚至带一丝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而成为县委代书记,据说最近有可能被任命为县委书记;另一句话又可以用来说明苟政达,态度决定出路。苟政达对待工作、对待生活一丝不苟,确实能够打动、甚至迷惑许多领导干部和群众,甚至韩江林也曾经佩服他的这种脚踏实际、一丝不苟的作风。但是,当到了县委书记,这种机械的作风与有思想又相差得太远。思想和态度,应当是两类有着明显差别的精神状态,哪一种更能决定人生的出路呢?可见,决定人生命运的思想或者态度,对于具体的人来说,是各不相同的。
陈世文和王茂林进入会场后,关于狗屎的话题嘎然而止。苟政达双手整理了一下桌上的笔记本,坐端正了身子,说,由于今晚出现在特殊情况,我们召开一个临时常委会,我初步思考了一下,主要的议题有两个,一个是关于身份不明分子骚扰校场坝村的事件,我们先听取公安局的同志汇报情况,然后研究处理措施,另一个议题是关于加快拆迁项目进度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复杂,事关我们白云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希望我们今晚的常委会开出成果,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来。
如果说韩江林在心里上有些瞧不起苟政达,但对苟政达这番话仍然不得不佩服。听到枪击案件发生时,他一度陷入惊恐的状态,甚至处于某种混乱中,但仍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和实质,说话思路十分清晰。这正是长期受到机关工作熏陶的结果,清晰的思路和端正的作风也是苟政达这类从最底层起身干部的看家本领。乡镇一般干部的情绪是张扬的,缺乏缜密的逻辑思维,工作方法简单粗放,像苟政达这种人很容易在其中脱颖而出。并为上级领导欣赏,因此调到上级领导身边工作而得到不断升迁。他们处理事务有一个特点,就是按照机关公文的形式,很容易抓住事物的要点,得出一个缜密而稳妥的方案。但是,他们缺乏直接面对困难的能力,一旦与具体的矛盾面对面,精神大厦就像由泡沫构成的高楼,稍有风吹雨打就稀里哗啦。这也是苟政达面对校场坝事件前惧后踞的主要原因。
从他对校场坝事件的说法来看,他有机关中人见风驶舵的能力,只要是有利于自己的东西,他能够很快采纳,吸收,变成他的东西。他一向厌恶在常委会议室说粗话,却能够对狗屎的话题从谏入流。刚开始他对于校场坝事件的描述是采取了陈世文的说法:枪击事件。刚才,当韩江林用了轻松的语气,把枪击事件描述成骚扰事件时,事件的性质为之一变,他马上就采用了韩江林的说法。一方面等于采纳了韩江林的意见,两位主要领导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他的话又等于以书记和班长的名义,为今晚的恶性事件定了性。使得一桩本来十分恶劣的事件被轻描淡写成骚扰事件。性质变了,县领导和公安局为之承受的压力也就相对减轻,甚至没有了压力。如果是枪击事件,此事有可能惊动省里甚至公安部,如果定性为骚扰事件,在利益多元化的复杂形式下,哪一个县,哪一个地区没有出现一些异常的情况呢?这种异常的骚扰事件,只要县里妥善处置,完全可以在内部进行消化。这就等于掌握了事件的处置权。
也许苟政达内心里并不会完全赞同韩江林的说法,但他不断吸收他人成果的做法,至少在形式上让他能够不断学习他人的长处,吸纳他人的优点,等于在前进的路上垫下了铺路石、搭上了台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算得上是真正的官场寄生虫。就像有人说巴顿、朱可夫这类人生来就是为战争而活,苟政达这类人生来就会投机取巧,为官场而活。除了钻营官场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