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希望扳倒对手?叶山河无法确定这个人怎么想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必须正视纺织品公司现在的状况,并且做出某种应对。
不能说他忽略了,而是因为前面十几个月,他全神贯注做山河广场,这座以他命名的广场不仅投入了他的全身心,也投入了他除了纺织品公司外的全部身家,他必须心无旁鹜,犯不得错误,容不得失败,幸好,现在山河广场项目基本尘埃落定,只剩下一些扫尾工作,他可以从容转身过来处理纺织品公司的问题了,他希望不晚。
纺织品公司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司,同时还包括纺织公司,印染公司,服装设计公司,成衣公司等等,江林提过建议,把销售部成立专门的进出口贸易公司,把服装设计公司自创的两个品牌分别成立品牌公司,成立山河纺织集团,现有员工3000多人,去年营业销售近百亿元人民币,是山河集团旗下两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现在,这家公司掌握在一个叫江林的人手中,而江林,不拥有这家公司股份,仅仅拿着约六十万的年薪,而且,这六十万中包括奖金,前几年因为效益不行一直没有拿到。
一个正常的人,看着自己辛苦挣来的天文数字般的金钱却不能拥有,他会怎么想?他不会想到叶山河是董事长,如果亏损,叶山河要承担绝大部分的损失,如果倒闭,叶山河所有的投入全部化为乌有;他也不会想到六十万加上总经理的福利以及一些隐性的收入足以让他在这座城市过上体面的生活,同时不承担任何经济风险;他只会想到没有他和他的团队,纺织品公司就不会走到今天,就不会赢利,就不会赚钱,大赚特赚,只会想到这些赚来的钱他却不能占有,不能支配!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叶山河更喜欢疑人要用,用人要疑,尤其是象江林这样的优秀的人才,即使当初他们精诚合作,共度患难,叶山河完全信任,放手让他们去独立操作,除了安排一个财务总监,每周一个工作报告,从不插手纺织品公司的管理,但是现在,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肯定会导致内部关系发生变化,风起于青萍之末,这封信可能就是这样产生的。
当初他们合作的时候,谈过期权,类似于对赌的私下协议,以五年为限,如果纺织品公司赢得了,叶山河会按照赢利的程度分配整个管理层一定股份,但是第一个五年期满,纺织品公司还在苦苦挣扎,他们自然都不用提这一点,但是令人意外的是,第二个五年期刚刚开始,纺织品公司意外地赢利了,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江林自然会有想法,叶山河可以肯定。
叶山河把信纸丢在桌上,现在不是考虑这封信可信度,写这封信的人是谁的问题,而是考虑如何处理目前纺织品公司的现状。
这不是为什么,而是怎么办的问题!
首先,江林和他的管理团队肯定不能动。不仅是“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名声不好听,也不是叶山河的风格,而是只有最愚蠢的商人才会在这种时候做这种愚蠢的事。现在纺织品公司象一台开足了马力的印钞机,源源不断地给山河集团吐出现金,这是他最近一年能够在省城纵横捭阖的底气,保证了山河广场顺利收束而不像其它房产项目总会因为资金出现拖拉扯皮问题,所以他能够做的,就是保证这台印钞机的顺利运转,任何对这台印钞机的改装,都可能导致它停工停产,叶山河绝对不能冒这个风险。
那么,就只剩下唯一一个选择了,他得补偿江林和整个纺织品公司管理层,而这个补偿,绝不是每个人再发几十万红包能够满足他们的,一句话,他得给江林和管理层多少股份。
纺织品公司目前有五个股东,山河集团自然是最大股东,许蓉和段万年各持有7.5%和6%的股份,省国资委象征性地持有一点股份,其他是当初川棉一厂因为欠债转过来的企业股份,都不太大,当初叶山河跟江林的约定是按照赢利多少给予3%----10%的股份,但是现在赢利远超预期,除非不开口,一旦开口,江林可能不会满足这个甚至没有写成书面协议的口头约定。
是的,绝对不会满足。人心不足蛇吞象,何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