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博雅轩,元青花(2 / 3)

归藏宝鉴 叶然安悦溪 3733 字 2024-01-25

以元青花在明清两代籍籍无名,价值不被人认可,直到近几十年才重见天日。”

“唉······”

轻叹一声,女孩正要道谢离开,耳边却忽然传来陌生的声音:“请问,这件青花大盘能让我看看么?”

女循声望去,只见叶然越众而出,笑容温和若阳光,想她缓缓走来。

叶然实在不忍,看见这件元青花珍品,被人垢上新仿的名头,若没有遇到也就算了,可既然遇到了,就不得不管,否则有违叶家家训。

不过古玩行内,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叫做旁观不语,什么意思呢?

就是买卖双方商谈的时候,其他人不能发表任何意见,应当保持适当距离,如果交易未成,其他人才能上手。

所以直到鉴定师尘埃落定,断了青花大盘的真假,他才敢站出来,做一回急公好义的关公。

希望被重新点燃,女孩当即灿然笑道:“可以的先生,请您上手掌眼。”

叶然把手放在青花大盘边缘,一路抚摸感受指纹传来的触感,半分钟后又将大盘翻转,看了眼底胎和字号。

就在此时,他又猛然松手,青花大盘在桌面上起舞,上下跳动,不断发出沉闷的咣咣声。

这个举动让女孩和鉴定师诧异,哪有这么掌眼瓷器的,如果这件青花大盘是真品,摔坏了谁来负责?

叶然之所以这么做,是想施展天耳通,鉴定青花大盘的真假,因为他的最大缺点,就是不擅长陶瓷鉴定,好在有天耳通帮忙,不至于打眼吃亏。

通过天耳通,叶然耳边萦绕的,不再是沉闷的咣咣声,而是跳出青花大盘的气韵,组成金色音符,在他耳边缓缓流淌。

音符的旋律,似清凉的轻鸣,仿佛黄鹂鸟叫,清脆悦耳,却只有他能感受到,感受到其中的玄妙。

当青花大盘停止跳动,接待室内重新恢复安静,叶然已然有了把握,声音悠然响起:“看起来有一眼,品相完整,是件老开门的俏货。”

这句话里,叶然用了三个古玩行术语,来体现其专业性:“有一眼”,是指这件东西不错,价值较高;“老开门”,就是上了年代的真货;“俏货”,则是比较精美精巧的古玩,也是指瓷器收藏。

看叶然对行话门儿清,可能是个行内人,鉴定师不由皱起了眉头,显得颇为不悦:“小伙子,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你有什么证据证明?”

叶然不卑不亢,将青花大盘反转,指着盘底说道:“这个简单,元青花是用高岭麻苍土做的胎,特点是白而不细,因为当时工艺有限,很难做到完全粉碎,所以能看见很多气孔,新仿却很少注意这些细节。”

“而且器底不施釉,称之为糙底或砂底,糙底上的红色斑,叫做火石红。”

众人循声望去,果然在元青花器底。看见了红色斑,也间接证明了叶然所说的真假。

“此外,元青花以景德镇最著名,流行七分拉坯、三分修坯的成型工艺,与现在截然相反,这是因为元代泥料的可塑性强,可是拉的很薄,所以器物上半部和内部不需要修整,只需对下半部和圈足做简单修整即可,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

叶然表现的越专业,越让鉴定师感到不安,同时也很不服气:“如果造假的人注意到这些细节呢?”

“不排除这个可能,所以有了第二点,元青花是用柴木窑烧制,新仿瓷器多是用气窑烧制,烧制工艺不同,釉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也不同,尤其是釉中气泡的形成,柴木窑烧的明显大小不一且疏朗,气泡明亮,现代气窑烧的气泡较细,而且大小相间不透亮。”

脸色微变,鉴定师还是不服:“你说的这些只是相对而言,不排除造假者用柴木窑仿造器物。”

放下青花大盘,叶然伸手抚摸青花纹饰:“所以有了第三点,元代青花料分为进口钴料和国产料,进口钴料的主要成分是低锰和高铁,用进口钴料绘制的青花纹饰,色彩浓艳深沉,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等较广润的斑点,称之为‘黑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