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心理行为分析师。
现在是九月二十一日星期五下午三点一刻,通常这个点儿我应该在办公室电脑前发呆,而此时此刻,我却坐在茶馆里靠窗的位置喝茶。
手机响了,这是半小时里上司打来的第五个电话,我接通手机,放在桌子上,我不想听,与其听那些陈词滥调,还不如看看对面的美女。
这位时尚性感的美女是我的高中同学谢荷,准确的说,我们并不是同学那么简单,那个天雷勾动地火的晚上因为酒醉让我们多了一些勇气,至于发生了什么,我还真的不确定。
今天她约我在工作时间来这里喝茶,并不是想回味或者重温那美好,只因为她手上的合同比我有着更大的诱惑。
谢荷和是一位投资顾问,她所在的投资公司在业内非常有实力,熬了两年的她终于第一次摸到了千万级别的项目,她有点兴奋,却更加忐忑,她太在乎这个单子了,所以想问问我有什么看法。
说起投资项目,最重要的当属商业计划书了,这份千万级别的商业计划书我们在开项目介绍会的时候我已经仔细的研读过,至少,在我的投资履历中,这是我见过的A+级别的计划书,甚至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然而这个世界上的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你不可能找到完美的人和物,也同样不可能找到完美的商业计划书,当那些漏洞被粉饰,作为专业的投资人,找出这些漏洞就凸显着我们专业的高低之分。
商业计划书接近完美,那么就从提供商业计划书的人身上找漏洞,当那个人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他的一言一行,举止谈吐都告诉我,这个人拿不出这种计划书,甚至,甚至我觉得他是个活生生的骗子。
在我识别投资人的经验里,最容易出卖一个人的就是眼睛。他虽然不像是个初级的骗子那样目光躲闪游弋,但他与我对视时露出的目光分明有着刻意训练过的痕迹。这引起了我的警觉,还有他眨眼的频率,面部肌肉在面对问题和回答问题时不自觉的轻微颤动,都清晰的告诉我,他在撒谎。
“干嘛呢?”谢荷在茶几下面碰了碰我的脚,嘴上却很正式的说:“人家张先生等下还有事,要不你……”谢荷故意没把话说完。
经过仔细的观察辨别,我在脑海里罗列着这个提供计划书的人说出的有嫌疑的几个问题,但是被谢荷一打断,我做出了最终的评估结果,否定。
“张隆豪先生,我不得不把这份堪称完美的计划书还给你,等你的资金问题解决了,我们再来商议投资的事情好不好?”我对这个疑点重重的人说。
这个男人并没有显示出尴尬的表情,他很自然的微笑着。反观谢荷,她欲言又止的样子倒真是还没有脱去菜鸟的外壳。
我站起身来,对谢荷微笑,示意她谈判结束了,可以走了。谢荷看了我一眼,也站起身来对那个男人说:“很抱歉,张先生。”
这个男人很有礼貌的跟我们告别,他走了几步,我快步返回刚才的位置对他说:“张隆豪,你忘了你的打火机。”
这男人走了几步才反应过来,他淡淡的说:“这不是我的打火机,我不抽烟。”他那掩饰不住的尴尬再次出卖了他。他走到我的面前显得无比局促,我小声对他说:“你连名字都是假的,有什么是真的呢?”
“你在说什么,我不明白。”这个人确实接受过全方面的训练,至少这种冷静是很不容做到的。
“呵呵,咱们都不是刚出来闯荡的年轻人了,以咱们两个人的经验,应该都能看出对方是做什么的吧,你不用再装了,我之所以突然喊你的名字,就是想看看你对自己名字的敏感程度,这人的名字从人生的开始一直伴随着人的一生,这几十年的反应是很难通过训练把临时改出来的名字产生等同作用的,我叫你的名字的时候,你的反应是很不自然的,半天你才反应过来,你还说你不是假的?”
说完后,我拿着计划书捅了一下还在一旁发呆的谢荷:“干嘛呢?还没反应过来吗?报警吧,你遇上骗子了。”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