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第2篇:山里的生活(2 / 3)

一间木栏。两边并排着三四间木栏,中间有一条走廊,关着鸡鸭鹅猪和大叔的耕地的老黄牛。顶上盖着弯瓦,梁上放着长树和干稻草,靠近屋后的地方修了个方厕,倒也还算方便。

我们家和二叔家屋前空地前处是一处田地,比空地低了有两三米,只比马路略高,和马路中间仅隔着一条水渠。这便是我们离家最近的菜区,也因为发了三户,所以分了三个区。

大叔家门前是一条坡路,直接通到我们这边屋前的空地,后来二叔买了拖拉机到处帮忙装货,于是便找了些顶梁树皮在自家门前搭了个雨棚。这也就成了我们平时嬉戏和躲雨的好去处。大叔家的牛栏边仅隔着一条马路便是那棵老檀树,因为年代久远,常有人在河边老檀树下拜佛烧香。

老檀树边是方舟方洋这对双胞胎和他们三叔家一起合修的房子。

他们家是各在两边有着两间房子、一间堂屋灶屋。灶屋分开,堂屋相连,只是加起来两边一起才有四间房。因为是两间通堂的,所以楼上倒显得很是宽敞。也正是因为宽敞,所以他们楼上便成了这些大孩子们最喜欢玩耍的地方。而为了避免某些麻烦,他们家比马路高了整整一层。

他们家顺着小路往上,是他们的大伯家。他们独自居在山上,因为山上缺水,搬上搬下的倒实有些为难。他们大伯的年纪偏老,他们上面又有着一个姐姐,所以他们大伯的孙子和他们的年纪相仿。而又因为我是仅仅跟着奶奶过生活的,奶奶整日里家里山外的忙活着没时间管我,而我又比他们大了仅仅只有一两岁,所以经常被人家仗着人多地被欺负。

还记得那次方舟他大伯家的孙子新买了辆小自行车,我们家没有,于是好奇我去帮他推了一把。他那放在后架上的塑料箱子开了叉,他耍着赖说是我弄烂的,硬要我赔二十粒子弹。

我被他拦在方舟他们家里,方舟方洋他们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有些为难,没有人帮我,只是傻傻地站着,不知道该怎么办,直到后来他奶奶回来拦着他才将我放了回家。

我们家隔壁也姓方。在我们村里,“方”和“阳”是大姓,又因为他家奶奶和我奶奶是同姓,所以才结了个亲戚,之后我们便都叫作姨奶奶,虽然就在隔壁,但是彼此平常却很少来往。

他们家房子很大,修着两层的大红砖瓦屋,只是因为没有粉墙而显得不是特别美观。他们有着两间堂屋、两间灶屋,左右各两座房,加上楼上的几间房,他们一家的三户男丁也勉强够用的。

他们家是户医生,又是我们村里唯一的一家小卖铺,所以平时生意不错。平时又有很多人喜欢去他们那打牌,再加上他们是我们村里的大姓,周围的人家大都又都是他们家的亲戚,所以平时在他们那里来来往往的人很是多。

而为了方便看病和做生意,他们右前边的房子又改成了门面,放着一排玻璃柜和后排柜,用来放各种药物和针具。平时的零食之类的小商品则锁在左边堂屋的柜子里,有人要时就直接开锁去取,大的小的别的东西就放在旁边的房间或者楼上去。

门面旁边是一块空地,被圈着围着栏栅种着菜地。往里边也有一口山泉,只是因为他们早接了自来水而用的不够常而已。菜地再往右边过去,是一间车库大的红砖胚房,平时也是他们喂猪放鸭的地方。

而我们之所以很少和他们来往,只完全是因为他们门前紧挨着鱼塘的那块空地、靠近我们这边的茅舍柴屋以及那块菜地和旁边的红砖胚房用地原先都是我们的。而在我们下屋柱那天,他们抱着我们家的屋柱死活不准下柱,嚷嚷着不让地给他们去这房子就不准我们修下去。奶奶死活不同意,爷爷在他们七大姑八大姨的招呼声中一路被拉扯到了隔壁,在几杯酒下肚后终于无条件地同意了这笔一荒唐的交易。

我听着奶奶说着的这些陈年往事,从中听到了一种屈辱的责任感、一种来自岁月的疼痛和内心深处的无能为力。

河对面的第一家人家也姓方,因为我们是外来的又是这里的小姓,我能从他们的孙辈眼里看到那种对我们的敌意、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