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都是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做错了什么。我想起了奶奶每天山里田地家里家外地忙碌着的身影,想起了奶奶跟我说她小时候那难熬的日子,想起了奶奶那沧桑中带着悲壮仍然咬牙坚持着的眼神。我突然想哭了。
我楞了好久,带着几分愧疚,然后将那被我甩在地上的衣服一件一件地捡了起来、一件一件地拍干净,然后再将它们一件一件地挂了上去。
这是6岁的我的季节。我是在一个小山村里长大的,父母为了谋生计去了远方,这有一个通俗的字眼,叫做“打工”。而每年除了逢年,基本上过节他们是不会回来的。所以在6岁的我的印象中,我只依稀记得,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妈妈和一个长得有那么一点帅气却对我很凶的爸爸,每年他们都只会回来一次、住那么几天,提那么几件行李,那么急着回来,又那么急着出去。
而在6岁的我的记忆中起,无论他们回来或是出去,我不再哭、不再笑、不再开心、不再难过,因为我的眼里已经多了一个词语——那是一个当时的我还并不懂的词语,它叫做“习惯”。
这并不是我的错,也不是他们的错,而是社会发展必然所产成的结果。耕田种地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而最基本的生活,却也是离不开物质的。
交学费要钱、买课本要钱、买新衣服要钱、打针吃药要钱、买棒棒糖还是要钱,如果不让他们出去打工,那么这些又从哪里来呢?!这些都是奶奶看着眼里含着不甘的泪水的我的时候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