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传(下)(2 / 3)

烽火王妃 林邺叶湘 3857 字 2024-01-20

起身,未到一半,一个声音又从下面飘了上来。其实他是一刻都不想呆了,看见这群酸儒丑的嘴脸就是一阵头疼。

“臣有事要奏!”

叶明?又想干什么?

“臣手中有一封我朝官员与北魏官员的来往密信,与长兴旧案牵连甚广,望陛下秉公处理!”

一看信,众人傻眼,皇帝的脸色也是十分精彩,丰富的让人难以猜测。只见“栽赃”,“陷害”,“长兴王”这些深刻的字眼,实则令人匪夷所思。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信的落款:郑元青

郑元青,位居太傅,建安皇亲师。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明了了。真正勾结外敌的是皇帝的亲师,太傅郑元青,而长兴王是遭其陷害。朝堂上一阵感叹:可怜长兴王一世英名,临了还被扣了一个通敌卖国的罪名。既然卖国罪名是栽赃,显然所谓的“拥兵自重”、“抗旨不遵”也是大有他人之手笔了。

果然,没几天,太傅认罪,刑部草草收场。一场滔天冤案就如此简单的被平反,简单的出乎了叶明的意料。

叶明自认为若是在皇帝下令彻查之前,将这封信呈上,自然会惹出一些事端,更有者被冠上与长兴王结谋逆反的罪名,引来这些文官的排斥,也会减少这份证据的可信度。若是君王有令,则是名正言顺,不以人话柄,彻查与可信度自然不在话下。。

砍了太傅一家子,颁布罪己诏,当晚建安皇旧摔了一套上好的茶杯,气的暴饮暴食,结果当晚便因肚子疼的死去活来!

然而,第二天叶明便整装待发,挥师西塞。

“叶明!”一声哀嚎出自深宫。他怎会不知叶明其实是哇好了陷阱等着他跳,早就有了为林邺平反的证据还装疯卖傻,胁恩以求自己下令彻查旧案,名正言顺的为林邺平反。最重要的是那栽赃之人是郑元青,是皇帝亲师,叶明打的是他的脸,丢的是皇室的颜面,朝臣对他又会如何看待?帝王亲师,勾结外敌,你这个做皇帝的也别想摘干净,还留下一个师门苟且的笑柄。

叶明抬头,将长兴王世子抱的更紧。是啊,当时他就怎么没看出来呢?建安皇对于太傅污蔑长兴王一案如此草率,匆匆忙忙将太傅诛杀,那可是他的老师啊。不用想也知道其中猫腻必然不少,可恨当时一心只为洗刷妹妹一家子冤屈,如今想来,长兴王之冤,其中必然有建安皇的大手笔,那太傅只怕也是个替罪羔羊罢了!对于建安皇为何如此,那可是血缘亲兄啊!如今想来大概也就是那“功高震主”四字。长兴王声名远扬,威望颇高。在至高无上的权利面前,亲情算什么?何况从来就没有乍起过的亲情。

威望高不算什么,但一旦越过了坐上,就怕是红颜未老恩先断了。自古列皇,谁无戒心?既然有人要替君分忧,他又为何不顺水推舟?

这个陛下,他是该夸他位君有为还是该斥骂他一声昏君呢?

“舅舅……腿……疼”

“带他下去让太医看看”叶明对一旁的女童说道。女童抱着小世子则是漫步离去。

“阿蘅,疼!”世子不甘!搂着那个叫阿蘅的女童委屈道。

“忍着!”女童果断!一把搂着,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明堂空唠唠,再次只剩下两位长者。夜冷月心,情冷人心。

“沈叔,你看当下应如何事处?”叶明当下了尊严,因为眼下关键的是如何保主亲妹的血脉。眼下建安需要叶家,自然不会动叶家分毫,但长兴王世子呢?他能保住一时,能保住一世吗?扪心自问,自是不能。建安禁军皆翘楚,今日虎口脱身已是侥幸,更何况还有北魏,西夏,下一次,他还能保证他分毫不伤吗?

“末将听从将军吩咐!”

“王府之中的杀手可曾有见过小世子?又或许有曾处理干净?”叶明无奈挑眉道。

“贼人并未除尽,潜逃者也甚多。但依末将所见,那这个贼人并未曾见到小世子,我也是见到王妃留下的暗号才寻到的。我去到的时候,那些个人似乎还在寻找些甚,想必他们只怕都会说小世子已随王妃葬身火海了罢。”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