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乐依杰,是高三的女生,长得很漂亮,从中学开始就一直是校花,由于这个原因,她走到哪儿比较引人注目。学习上除了英语,其它各门课程学习都好,班上和学校的不少干部角色于是长期都被她包揽了:学习委员学校宣传委员班上的班长兼文体委员文学小组组长,书法兴趣小组组长兼美术科代表音乐科代表,可以说“官运亨通”,只是位高权不重。她是书法兴趣小组组长,原因是在父亲的影响和利诱下,从小学就练习书法,柳体颜体写得很棒,初二开始临习《书谱》,初三的时候她的书法就闻名全校,这虽然是业余爱好,但在女生甚至男生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毕竟钢笔取代毛笔之后,学习传统书法的人已经很少了,尤其是在学生中。虽然传统说法书画同源,但她的绘画水平一点不咋的,实话实说,只是不会把老鼠画成兔子,不会把鸡蛋画成石头而已,兼任美术科代表后,才花两个假期在培训班里学了学,勉强过得去。她唱歌的才艺,也只具备不跑调的天赋,可学校里主持什么节目,也少不了她参与。学校重视的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几门主旋律学科,其它都是浮云。这关键的几门学科,除了英语学不好而外,其它一直莫名其妙的好,尤其是语文,大都在年级第一二名的宝座上,个别同学偶尔得到头名超过她,幸福指数就会立马上升,而她再差也没下过前三名。其它的数理化也都常在年级前五名以内,同学们参考各版武侠小说中排的“江湖”榜单,她都被暗中列为顶级高手,可惜就是英语,从学它的第一天起她就是不兴趣,每次考试老在及格线上徘徊,怎么拼命最多时候也就七十来分;这让她的每次总成绩总在全年级十名左右,久之,她除了气愤教育部领导崇洋媚外,就只有抱着认命的心态了,总之总成绩也不算差。
因为漂亮,老收到有名有姓的或不明不白情书,她有,但少有上,偶尔或隔十天半月打开看看,里面堆积的含糊其辞的加好友信息,象香火旺旺的小庙里零钞满满的功德箱,看这些情书,感觉如同初登大宝的皇上批阅臣工们的奏章一样,那种被万人景仰味道不用提了。因为书法好,加上成绩也不错,男生们总又在她面前有敬畏和自卑感,他们除了偷偷的源源不断的发情书上留言外,少有谁有勇气进一步作大胆的表示。当然所有的情书最终被被送进了回收站,埋葬在茫茫的网络中,只是没有谁为它们默哀致悼辞,痴心的男生们谁也没想到自己搜肠刮肚的大作落得这样残酷的结局。进入高三最后半期,迎接高考学习紧张,情况才开始有所改观。
因为“依杰”二字与“依姐”二字谐音的缘故,她又被大家共称为“依姐”,又因“依姐”与“一姐”近音,偶尔又被大家奉称“一姐”,民意难违,她也慨然接受了。习惯了别人的注目,习惯了男生的情书,优越感给她建立起的自信让大片同学每每面对她总有丝不自在,男生们为此有了个比较现实的感慨:暗恋依姐,重在参与。
为什么她始终没有被各类情书攻陷呢?因为她从来就畏惧父亲,知道自己的那点小聪明在父亲面前不堪一击,父亲虽然从来不看她的日记,也没有探问她的隐私,但每每被他盯上几眼,她就会感到自己一切都被他似的眼光扫描得清清清楚楚了,她不敢被情书冲昏头脑,没有成为早恋的俘虏。虽然有父亲的严厉要求,虽然自己坚守阵地,但入春的小草总经不住东风的阵阵吹拂,本校的男生没有一个拨动过咱们女主人公萌动的情弦,却有一个外校的不知名的男生象刀刻一样印在她的心里,她从没对任何人说起过,即便想对闺密说,也没法说,因为那个男生与她仅仅一面之缘。
那是去年,学校里组织参加全市高中生的书法比赛时,在书法展场上她见到一个男生。
书法展是在邻近的云川县中学体育馆举行的,当时女主人公是代表林泉县高中参赛的五名代表之一,他的参展作品是分别用楷书和行书写了杜牧的诗《江南春》。在展上,她见到的那个男生既不是哪个中学的参赛代表,只是个观众。她发现他时,他只是跟着七八个同学胡乱浏览墙上的作品,而他简直是为了凑热闹,根本没看啥,好象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