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五个绝美前妻第11章(1 / 6)

山后是密林的一部分,地势很陡,清一色的老黑松。每一棵树都有一搂粗,虽然这种松树在此地大山中很常见,秦慕涵却觉得这片松林哪里不对。走了一会儿他意识到,不对的地方是这些树的密度和极致旺盛的生长态势。

植物生长在大地上,也存在竞争,阳光雨露都是竞争资源,小树苗的时候那些长得快的会得到更多滋养,渐渐对周围的树苗形成欺压,被欺压的树苗要么死了要么苟延残喘,所以树与树之间会形成较大的自然间隔,所谓生存空间。可是此地的树,几乎一棵挨着一棵,有的甚至好几棵挤在一起,每一棵却都长得十分茁壮。这样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孕育了宝物的宝窝也在滋养它们。

这么看来,这片松林就是宝窝所在,也就意味着他之前的推测是正确的。

树冠密不透风,林下暗如黄昏,又厚又密的松针成年累月堆积在地面,好像一张地毯,踩上去如同踩在棉花上。老狗头频繁扭动观山镜边缘三环带字的圆圈,用每组三个字的搭配缩小宝窝范围,最后在三棵黑松夹成的空地上停了下来。

抬头看,可见这三棵松树枝繁叶茂,树枝离奇地交叉在一起,好像一个天然的凉亭。

老狗头收起观山镜,点着一袋烟,猛嘬几口后双膝跪地,横举烟袋朝山就拜,口中念道:“山神爷在上,弟子老狗头寻缘探宝,望山神爷指引宝窝所在。此宝出山,两份敬天,一份敬地,六份济民,一份归门,若有违背,五雷轰顶!”

言罢,忽有一阵清风穿林而来,树叶“莎莎”作响。老狗头迎着风站起,在一旁的树干上轻轻磕了三下烟袋锅子。烟灰随风飘走,飘到十米外高坡上一块乳白色山石下。

风毕灰落,老狗头仰视那边,拿烟袋一指,“山神爷赐宝,观山门弟子诚请!”

一个内徒和五个外徒兴奋起来,折好工兵铲来在石头下便开始挖掘。随着地表腐烂的松针被抠开,黑色的泥土被清理出来,大石块下开始出现一块块黄褐色的玉化石块。他们又把工兵铲调整到铲子的功能,一块接一块地戳起石头扔到一旁。

探宝一行其实有很多流派,观山只是其中一门,苟家也只是这门中一支。不过观山门始终都认为自己才是探宝祖师,别的流派不过是观山外徒学得一知半解后创建的。所谓旁门左道。

甭管这说法是否有根据,苟家的观山历史悠久是可以肯定的,这从他们祖传的观山镜中就能看出来。那镜子的材质竟然是青铜,三个圆环上的字还是象形的金文,中心镜面是一种不知名的亮面合金,周围的青铜如今绿迹斑斑,镜面却依然光洁照人。

据说苟家在很久以前还发明出了一种既能在各种土地上快速挖掘又能防身的探宝铲,可惜没落时制作方法丢了,没能传下来。一直到老狗头这一辈儿,他年轻时候探宝还是随身携带一把短柄铁锹,有点像下地干活的老农。五年前,老狗头收下胡山水,这才知道现代社会有一种叫做工兵铲的东西,能刨能砍能挖能撬,携带方便,手柄里还能装一些打火的小工具什么的。老狗头坚持认为这是有人剽窃改良了他家祖上的手艺,立刻宣布往后工兵铲是观山门的标配。

回到眼下,在大家马不停蹄的挖掘中,大石块下被清理出来一片直立的石壁,石壁上有一个被碎石块填满的一人多高的洞口。胡山水张手示意外徒们停下,轻轻摸了摸洞中的石块,而后让外徒让开,一铲子拍在上面。

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石堆失去承重结构,碎石如流水一样从洞中淌出来,流过十米才渐渐消止。稳定心神再看,这石洞恰如一个倒了的爆米花桶。

滚出来的石头较前面的相比也有了变化,黄褐色的质地上都带了红色,条状的、点状的、雾状的、片状的……这红色被老玉一样的石质一衬托,显得格外显眼,尤其好看。

一个外徒兴奋大叫,捡起石头就往包里装,边装边说:“这玩意儿我认识,这叫鸡血石,质地好的一块就能换一辆小汽车,现在有这么多,这个宝窝可真是名副其实啊!哈哈哈……”

大家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