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2)

第4章

姬晟也是气恼,恨不得踹他一脚。

本意是给姬晟唱双簧,没想到把自己给搭了进去。

那所谓的巡防营五千人,不过是淘汰的老弱残兵,战斗力极差。

再就是,他被调往云州,少说五千里的路途,一来一去最起码要大半年,甚至一年时间。

等于无形中架空姬晟的权势,砍掉他一条手臂。

“他的手段怎会如此刁钻啊?搞了半天,反而让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姬晟恼怒不已。

姬承盯着胡志昂,“怎么,你对朕的安排有意见?”

当然有意见。

但胡志昂不敢明说,怯怯的看了眼姬晟,拱手低头道:“臣不敢。”

姬承冷笑道:“既然不敢,那就奉旨办差吧。等平定了北辽战事,朕重重有赏,如果办不好,你这个镇北将军也就当到头了。”

“皇上,你这话......”胡志昂欲言又止。

姬晟瞪了眼姬承,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只得向司马逸投去求助的目光。

然而,司马逸垂手而立,目不斜视,根本不搭理他。

江南出身的各个大臣们,素来跟司马党不对路,见他的爪牙吃瘪,都露出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

但仅此而已。

毕竟司马党人数众多,更有司马逸坐镇内阁中枢,绝对的皇帝之下第一人。

可实际上,他的权势已经超过皇帝。

所以江南派的大臣们就抱着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态。

只不过,皇帝突然变化的态度,倒是让他们刮目相看,只怪姬承昏庸太久,猛地展露威严,还敢明着算计姬晟,这才有点皇帝的样子。

结束这段小插曲,朝会继续。

“你们听着,朕今日要推行一个新政策。”

姬承起身,郑重其事道:“一,朕要创立翰林院,二,推行科举政策,弘扬孔孟之道。”

话说完,便示意太监马浒宣读圣旨。

马浒会意,拿着圣旨上前几步,把圣旨上的内容高声念了一遍。

大臣们听后,一片哗然。

尤其是司马党的大臣反应最为强烈,好似姬承在公开处刑,而不是干什么好事一般。

“这帮老奸巨猾的狗东西!”姬承心里愠怒,“推行科举新政,必然会动了司马党和天下士族的蛋糕,无形中削弱他们的权势,所以一个个才跟死了爹娘似的,真他娘的恶心!”

圣旨上说的很明确。

让户部承办建造翰林院,礼部协同,并敕封原太尉徐尧为翰林院大学士,从二品,并从侯爵提升为王爵。

另外,再由礼部负责执行科举政策,一个月之内必须通告全国。

最后确定明年开春,举办首次科考!

相较于推行科举新政对司马党的影响,姬承对徐尧的封赏冲击更大,可谓是连放两个大招,直接给司马党造成的威胁拉满。

“都安静!”

姬承摆摆手,说道:“此事由朕亲自定夺,必须执行到位,诸卿若有异议,尽管上奏便是了,只要提出合理化建议,朕会酌情采纳的。”

说是这么说,可前面都说了,他亲自定夺,哪还有人敢当面反对。

除非是司马逸和另外几个大臣。

然而,司马逸除了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一句话都不说。

“这个司马逸,城府太深了,我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他也没太大的反应,越是这样,就越让我觉得不好对付啊。”姬承瞥了眼司马逸,心里盘算着。

处理几件政务后,早朝结束。

文臣武将们鱼贯而出,直至走出太和殿,才争相讨论起来。

“皇上的表现,当真令人刮目相看。”

“嗯,皇上今日确实有些反常。”

“不知他受了什么**,突然变得这般强势,颇有先皇的风采。”

“难道那位跟他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