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2)

第1章

民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争的影响,大部分底层百姓都非常的穷苦。

那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是常事,饿死人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再加上许多逃难的难民中途就饿死了,无人收尸,于是就衍生出了一种职业—收尸人。

而在当时的收尸人行当中,又以孙淳亮的声望最高。

一来是这孙淳亮的手段高明。

二来是孙淳亮通晓阴阳。

因此,无论是圈里人还是十里八乡的,见其面都要尊称一声孙爷。

解放前夕,孙淳亮突然金盆洗手,并三令五申,孙家后人不允许再触碰尸体。

任凭圈内人如何挽留,他都惘若未闻。

可即便如此,解放之后,孙家后人还是接连惨死,唯独不在身边的幼子,免遭横祸。

白发人送黑发人,令孙淳亮痛苦万分,不由仰天长叹,这一切都是孽债,是他孙淳亮造的孽债。

自此,孙淳亮含恨而终。

而其幼子,则谨记父亲的教诲,只身一人来到了偏僻的青城,开了一家福寿店,勉强度日。

可他终究还是没能逃过这孽债,于三年前午夜十二点,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只是,在咽气之前,他将孙家的过去,如实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孙平。

之所以起名孙平,就是希望他能够健康平安,但现在看来,不过是他的奢望罢了。

可即便如此,父亲还是一再强调,不允许孙平触碰尸体,更不允许他成为收尸人。

孙平虽然满口答应,却又隐隐觉得,自己必将踏上太爷的老路,成为一名收尸人。

自此,孙平便接手了父亲留下来的产业,成为了八两福寿店的老板。

......

这福寿店,乃是有损阴德的产业,是发死人财的地方。

所以,平常情况下,阴气旺盛,没有人愿意接近。

孙平倒也乐得清闲,除了翻阅太爷留下来的收尸人笔记之外,就是自己动手,制作纸人,元宝,花圈一类的东西。

不过他有个习惯,那就是营业至午夜十二点再关门。

一来,福寿店本身就阴气旺盛,只有在午夜十二点的时候,才能散尽阴气。

二来,也是方便那些半夜死去之人的亲属,前来购买死人用的物件。

至于这第三吗?则是方便过路的孤魂野鬼。

“不同的纸人有不同的用法,你们的父亲,属于正常的病理死亡,所以无需购置童男童女,只需要购买常规的花圈,纸钱就可以了。”孙平坐在地上,自顾自的糊着纸人,头也不抬的说道。

他的对面,站着一对夫妻。

二人是为死去的父亲购置寿衣,灵堂摆件来的。

从二人的穿着和谈吐,不难看出,这家人应该挺有钱,也挺有教养。

只不过,女主人明显比较偏激,说什么父亲生前没有享福,死后定要让他享享清福。

听到这话的孙平,心里头有些不舒服。

暗道生前不好好孝顺,死后花再多的钱又有啥用?

最终,在孙平的劝说下,这对夫妇订下了寿衣的尺寸和花圈的数量之后,便草草离开。

仿佛在这里多呆一秒,都会觉得折寿。

待这对夫妻离开之后,一个身着宽松运动衫的男人才走进店里,打趣道:“嘿,我说小孙爷,这后半夜好不容易上门的买卖,你还不狠敲他们一笔?”

“老唐,你这话就不厚道了,人家的爹才刚刚离世,我就敲竹杠?这跟抢劫有啥区别?干咱们这一行的,切不能趁人之危,有损阴德啊!”

孙平借着店里昏黄的灯光抬起头来,看向面前的男人,忽的绷紧神经,一脸严肃道:“老唐,你印堂发黑,眼眶充血,眉宇之间的阴气越来越盛,怕是你没听我的话,非要去收那具尸体吧?”

声音虽小,却令本就阴冷的夜,更添几分凄厉。

老唐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