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人生宿命(34 / 91)

民的探亲假期满时间快到了,龙爱民提醒周胜利,“做家长与做领导一样,说话得算数,你给孩子许诺到带着他们到山上捉蚂蚱的,说了就要兑现。”

星期天早饭后,周胜利、龙爱民带着三个孩子登山。

农场的总部就在半山腰上,登他们所住的山的山顶并非难事。

八月中旬,人还感觉到天气炎热,但山上的小草已经卷边,宣告着一个新的季节的到来。

预示着秋季来临的还有所有作物的天敌——蚂蚱。

有一种当地人称为“老笨驴”的蚂蚱,成熟雄性有二厘米长,身体粗数略大于长数,每次还能跳十厘米高,但不知往远处跳,落下来时保证不足五厘米远,雌性体重和身长是雄性的数倍,只能在地上缓慢爬行,跳不起来。这种蚂蚱是孩子最喜欢捉的猎物。

“磨刀扇”是一种善于飞翔的蚂蚱,以其翅膀与大腿摩擦发出“诗诗”的响声得名。白天一般情况下人很难捉到它,只有秋天的早晨露水未退或者夏天大雨过后,它的翅膀被水湿了飞不起来才容易捉。

以上两种蚂蚱从春到秋均有。

后面两种只有秋天才有:

一种当地人称“草里甲”的,身体的背面与草是一个颜色,身体细长,雌性一次能飞七、八米远,但飞一次就把力气用光了,下一次不知得歇多长时间,但只要碰到打算捉它的人,它就永远不会有下一次了。雄性没有雌性的五分之一大,飞起来“呱嗒呱嗒”响,被人称为“呱嗒板”。

还有一种是蚂蚱当中的“战斗机”——蹬倒山。这种蚂蚱个头大,雄性有五厘米左右长,雌性有十厘米,重量超过五十克,飞起来像小鸟一样。它们的后腿力量特别大,捉的时候如果掌握不好技巧,被它的后腿蹬到,手心常被蹬出血。

当然,山上蚂蚱的品种还有很多,像专门落大草丛里的油蚂蚱,爱躲在灌木丛中叫的叫蝈蝈等等。

这些蚂蚱有个共同的特点,秋天雌性腹中籽多,无论是在锅里炒、还是放在火堆里烧,都是香气四溢,咬上一口,唇齿留香。

第801章 承办省级活动

上山之前,周胜利就对时小宝讲,今天你的主要目标是捉“磨刀扇”,把躲在草丛里的“磨刀扇”惊起来用轻功去追,哪怕它飞到树上也要跟着上去追。

时小宝明白周叔叔是对自己的轻功进行考试,说:“周叔叔放心,我不会让您失望。”

临出发时,周胜利给三个孩子每人发了一个小口瓶子,要求他们各人把各人捉到的蚂蚱放到自己手里的瓶子内,中午回家将蚂蚱油炸熟了后,谁捉的多谁多吃。

海龙、海舟经过指点后,专门捉老实的“笨老驴”和“草里甲”。时小宝则知道周叔叔的真实意图,专捉飞起来的“磨刀扇”。

跟着周胜利学习了近一个月,时小宝掌握了轻功的技巧,能够在短期内将自己的身体提得很轻,飞得起来。但在追蚂蚱的“实战”中,刚开始他反应过慢,那边蚂蚱都落下了,他才飞起来,等他飞到时蚂蚱又重新飞了起来。

周胜利任由他折腾,他知道在技巧掌握了以后,就是凭着多次的实践自己总结出经验,别无捷径。

果然,时小宝渐渐摸索出规律,在蚂蚱飞起的时候他也飞起,有时蚂蚱刚落他的身子也落下,手指捏到了刚落到草叶上的蚂蚱,有时蚂蚱正飞在空中便被他伸手截获。

海舟看着好玩,也运用时小宝教给他的步法,学着他的样子,满山顶上追飞着的蚂蚱。

他人小身子轻,山顶风大,一个风头把刚“飞”起来的他吹到山崖边上。

时小宝看到后想都没想就飞身去拉他,追到山崖边上把他拉了回来,但自己却被惯性拉着向山下飞去。

这个山头并不很高,陡坡也只有十多米高,人跌下去不一定会摔死,但跌伤跌残是极有可能。

龙爱民惊呼着“小宝!”

周胜利迅速“瞬移”到小宝身边,单手揽住了他,脚一蹬一棵只有人手腕粗的树干,借着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