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争议的焦点(23 / 160)

做老板。他让我打电话给你探一探你的口风,如果有松动,他马上往你那里去。”

周胜利说:“让他来吧,我也有一段时间没见他了。”

“你也有一段时间没见我了。”

桃子说完这句话把电话放下了。

过了大约十多分钟,季洪印通报:“县酒厂崔厂长来谈工作。”

周胜利说:“请进来”,同时也起身迎客。

多日不见的崔文学满脸堆笑地走了进来,后面跟着笑意嫣然的桃子——县酒厂厂长崔滔滔。

季洪印给两位客人每人倒了一杯水后退了出去,从外面关上了屋门。

桃子问道:“周书记什么时候配了个这么帅气的秘书?办公室什么时候开了个小门?”

周胜利先回答了第二个问题:“一个人用那么大的空间办公很浪费,把外面那部分改成小会议室,原来我办公的地方割出一块给秘书用,两个人都方便。”

后又针对她的第一问说道:“他叫季洪印,刚从部队转业回来,上过四年军校,不仅人长得帅气,各方面都很优秀。”

崔文学问道:“他家里是干啥的?”

“他父母都是小学老师,他爸去年被学校的宿舍给砸死了,因公殉职,他妈是小学校长,前几天报纸上宣传的就是她。”

“他今年多大了,有没有对象,家里还有什么人?”

“二十六岁,没有对象,还有个妹妹,师范毕业,也是当教师的。”

桃子看着他们两个一问一答,明白了两个人的心意,羞红着脸说:“你们两个要干嘛?一个查户口,一个当媒婆。”

崔文学道:“做老人的就这样,看见中意的年轻人就想多问几句。”

说完这句话,他马上进入正题,“周书记,你想过没想过把县城里的工厂搬出去?”

“搬到哪里?”

周胜利问道。

“当然是搬到工业区呀。”

崔文学说:“按照周书记您展现出的气魄,一年后工业区就能起来一大片工厂,工厂的工人增加了,县城里生活人的也随着增加,县城当然会扩大。

县城扩大了,城里还有那么多的工厂,水泥厂往四周喷粉尘,我们酒厂的酒糟味能传出周围好几里路,机械厂一天到晚咣当咣当制造燥音。

特别是上次寿适怀差点引爆酒精罐,说明工业区与居民生活区必须保持安全距离。

酒厂下一步还要上新的生产线,增加酒窖。我建议县里不如借着技术改造的机会把厂子搬出去,避免将来重复建设。”

周胜利说道:“你的建议很好,但是我们缺钱。”

崔文学道:“用挣来的钱扩大生产,只能永远跟在人家后面跑。只有会花明天的钱,用别人衣兜里的钱挣钱,才能走在别人前面。”

周胜利感觉到眼前闪出一道亮光,但是还不明确,说:“你说明确一些,什么是明天的钱,什么是别人衣兜里的钱。”

崔文学犹豫了片刻,说:“我只想到这样做能有利于发展,没知道对与不对,说错了全当没说。”

因为从农民手里收购红薯干打欠条的事被周胜利安排查处,至今他还心有余悸。

“我们前些年在生产中习惯于企业没有钱了去银行贷款,但从不知道有钱也可以贷款扩大生产规模。我想用老厂做抵押到银行贷款建新厂,用这些贷款建新厂。这就是花明天的钱。”

“用别人衣兜里的钱发展”,他看了看周胜利说:“周书记反对给农民打欠条,我们不欠农民的。现在酒精市场紧俏,我们与需方双方签订合同,先收预付款,后给发酒精。”

周胜利赞扬道:“你的观点很新颖,给我很大启发。

我有个想法,借着明天京城企业界人士来考察的机会,聘请几个县里的经济顾问,你是其中一个,不知你是不是愿意做这个顾问?”

“这是周书记看得起我。”

崔文学说道。

周胜利说